我国自然灾害管理体制与灾害信息共享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自然灾害管理体制与灾害信息共享模型研究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灾害管理体系 体制机制 地理信息网络服务 灾害信息共享模型
【摘要】: 灾害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灾害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在防灾减灾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我国灾害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技术支撑条件仍有诸多待完善之处。以往的研究工作中,大部分研究者主要关注灾害管理部门职能分散、法律管理体系不完善等软问题,对信息难于共享的情况亦有提及,且主要寄希望于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来解决。实际上,灾害管理体制的完善既涉及管理体制机制等软环境的改革,也涉及到通信、预警、应急指挥等硬环境的改善,且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提出了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和建议。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在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灾害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灾害管理体制存在职能分散、法律体系不健全、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灾害管理部门调整、健全灾害管理法制体系和加强灾害全过程管理等三个方面对灾害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从通信基础设施、灾害预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三个方面对灾害管理的技术支撑系统建设提出了建议。 (2)引入面向服务架构(SOA)概念,提出了基于网络服务的灾害信息共享模型(WSDISM)。分析指出致灾因子数据、孕灾环境数据、承灾体数据和灾情数据等灾害数据的空间特征,提出了以地理框架数据为载体、基于统一地理编码整合各类灾害数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SAO概念,利用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技术实现不同部门异构灾害数据的共享,提出了基于网络服务的灾害信息共享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该模型在国家、省、市(县)的分级实现方法。 (3)分析讨论了WSDISM的实现。阐述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地理信息集成服务的方法与内容,总结了抗震救灾期间各类灾害数据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集为相关单位提供集成服务的情况,指出受当时管理体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所有数据通过集中管理实现共享,带来了数据处理工作量大、数据更新困难等问题。以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系列灾害数据为基础,模拟不同灾害数据提供部门利用WSDISM模型开发原型系统,采用OGC地理信息Web服务标准,实现了不同部门的灾害数据共享,验证了WSDIM运行的可靠性。 本文所做工作的创新点为: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行政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综合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具体管理部门分头处理、国家省市分级实现”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机制;2)针对我国自然灾害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问题,提出制订国家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法,同时对现有自然灾害管理的各专门法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3)将面向服务架构(SOA)概念引入自然灾害信息数据共享管理,针对自然灾害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自然灾害信息共享模型(WSDISM)。4)将WSDISM引入汶川地震灾害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模拟验证了该模型运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4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兴发;曹怀予;肖军诗;张强;陆愈实;;我国电网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年06期
2 刘立波;;基于信息化下的地震预防研究[J];信息通信;2014年02期
3 夏志杰;吴忠;;基于在线社会网络的应急信息共享平台研究[J];情报杂志;2013年03期
4 张子民;周英;李琦;毛曦;;基于信息共享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模型(Ⅰ):模型定义[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8期
5 李淑仪;黄宁生;廖新荣;王荣萍;丁效东;;‘沙糖桔’结果树的营养需求特点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9期
6 赵华虎;蔡德军;;基层协同应灾平台的构建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艳玲;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汪宙峰;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戴福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教育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升平;基于GIS的农业自然灾害区域影响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吴倩;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集群决策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葛洪磊;基于灾情信息特征的应急物资分配决策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唐林霞;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配置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志刚;云南电网物理脆弱性分析与地质灾害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园园;中国洪水灾害行政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操张进;基于定性相空间的应急资源需求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颜元;湖南重大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评价及防御体系构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娜;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探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芳;基于生产条件变化的河北省小麦玉米两熟生物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楠;中共执政以来自然灾害救治工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江晖;数字南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8 夏凌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李伟;应急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柯小梁;基于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分配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36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33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