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信息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0 18:01

  本文选题:信息化发展水平 切入点:IDI指数 出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采用2002-2014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矩估计方法,研究了信息化发展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差异化影响。得出的结论为:从全国层面看,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较好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第二产业却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第三产业却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Abstract]:By using the panel data from 2002 to 2014,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moment estim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can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oth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the third industr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secondary industry, while th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both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However, it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Finall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conclusions, the relevant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
【分类号】:F121.3;F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根据西部特点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2000年07期

2 刘桂生;充分发挥农村经济能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12期

3 ;扭住产业结构调整不松劲[J];前进;2000年10期

4 字朝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J];云南农业;2000年12期

5 李鹏翔;要“更新”而不要“跟新”——农民朋友如何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农村百事通;2000年17期

6 孙军;;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J];贵州农村金融;2000年01期

7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两个作用”[J];党建;2001年04期

8 陈国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着重解决的问题[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1年04期

9 赵瑾璐;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处理好八大关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01期

10 张振坤;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化途径[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月f;;关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看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舒建玲;;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与企业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3 温国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对策[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4 王呈祥;董良利;白志良;田森林;王良群;李占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岑树田;;浅析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江沛沛;;信息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玉辉;;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支持效应分析[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8 王晓君;;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和谐发展[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左学金;周冯琦;;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坚红;熊世飞;;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额尼日乐图 李青锋;前三季度杭锦旗农牧民工资性现金收入增加814元[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谢传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思考与对策[N];淮南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冯燕 吕迁 本报记者 贾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新突破[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程晖 冯燕 李慧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占发展新制高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通讯员 张步乾 张楠 记者 王文珩;外资助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N];廊坊日报;2013年

6 黄水成;平和招“大”商促产业结构调整[N];闽南日报;2013年

7 记者 任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N];营口日报;2013年

8 本报评论员;抓产业结构调整 促经济转型升级[N];天津日报;2013年

9 记者 马云;产业结构调整促我州经济跨越腾飞[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3年

10 记者 岳晋峰;营改增提速山西产业结构调整[N];山西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慧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马晓国;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康彦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祁杭峰;基于主导产业选择的无锡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陆诤岚;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王明寿;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务输出与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田海宽;基于京津走廊经济发展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永奇;欠发达地区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兵;盘锦市八万公顷芦苇湿地生态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孙豪;金融支持张掖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张志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彭芸蕾;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黄鑫;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惠州市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琪;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7 王云昊;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8 文冰心;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程永静;低碳经济试阈下太原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闫峰峰;转型跨越目标下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方式[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40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640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f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