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企业技术成长模式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本文选题:技术成长模式 切入点:内部研发 出处:《技术经济》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分析软件外包企业的技术成长模式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同质企业技术成长模式选择的复制者动态模型,分析了其技术成长模式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结论:企业的技术成长模式选择与其收益密切相关,且受行业内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据此针对企业技术成长策略的选择提出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growth model of software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a replicator dynamic model of the choice of technology growth model for homogeneous enterprises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hoice of technological growth mode,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hoice of technological growth mode of enterpri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profit. And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choice of other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大连市社会科学院项目“大连市软件产业创新驱动力及其发展对策研究”(2013dlskybdl053)
【分类号】:F49;F273.1;F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之杰;孙其龙;;技术创新型企业研发投资的三阶段博弈——基于吸收能力的观点[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2 张子健;刘伟;;不同竞合模式下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及绩效——基于不确定条件的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杨学军;郭涛;邓光霁;;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成长——基于AHP的外部知识获取路径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6期
4 计国君;王佳;;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0期
5 张旭华;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动因及利润影响:动态博弈观点[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11期
6 胡晓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与动态均衡——基于产业演进的思考[J];科学学研究;2007年06期
7 李煜华;武晓锋;胡瑶瑛;;基于演化博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2期
8 戴园园;梅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3年01期
9 陈劲;;创新管理及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2013年06期
10 付小勇;朱庆华;窦一杰;;政府管制下处理商选择拆解方式的演化博弈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笑楠;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崇峰;李彤;周青;;技术联盟投资决策的模拟植物生长优化分析[J];系统工程;2012年02期
2 王章豹;郝峰;;基于因子分析和黄金分割法的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产业创新力综合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1期
3 刘伟;邓鳞波;;共性技术VS专用性技术:基于三阶段非合作博弈的供应商研发决策[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4 蔡利民;柳燕;;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现象探讨[J];大众科技;2013年06期
5 钱海军;;基于演化博弈的高职教师知识协同共享策略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05期
6 李光红;孙丽丽;李文喜;;演化博弈视角下人才集聚关键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J];东岳论丛;2013年11期
7 高艳慧;万迪f ;吴祖光;赵晓琴;;所有权配置与合作R&D创新投入——实验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8 姚家万;高式英;欧阳友权;;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决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王书斌;徐盈之;;大学科技园与地方高新园区协同创新的博弈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游达明;朱桂菊;;不同竞合模式下企业生态技术创新最优研发与补贴[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谭英双;模糊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宫兴国;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理论构建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4 孙其龙;知识溢出条件下企业R&D策略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陈荣仲;基于知识管理的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李宁;涉农企业全面绩效评价体系及多维动态博弈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星;我国养老表现制度经济分析及运行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赵宇新;黑龙江省木材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张笑楠;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辉;企业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互动及对产品创新价值链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飞飞;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策略及动态竞合博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魏莉;基于知识链的企业创新路径选择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孟佩君;山西省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占颖;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研发的运行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房婷婷;FDI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代传奇;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宏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创新型企业成长三维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张星星;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9 郝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和区域产业创新力的实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吴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及改进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绍坚;;北京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于惊涛;贾桂红;苏敬勤;;后发企业采用外源性创新提升技术能力分析——以制造业为背景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8期
3 刘志阳;姚红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培育模式与政策取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张琼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协同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0期
5 谷丽;陈树文;;基于系统动力原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樊永岗;;中印IT外包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04期
7 谢家平;尹君;陈荣秋;;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废旧产品回收处理效益分析[J];系统工程;2008年01期
8 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9 李永刚;论产业集群创新与模仿的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2期
10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牛雁翎;人本视角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焦少飞;产业技术能力及其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育艺;企业科学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菲;;美国主持人的成长模式研究[J];新闻世界;2011年02期
2 艾文;软件企业的另一种成长模式[J];软件世界;2004年10期
3 周宇辉 ,徐建锁;基于知识成长模式和DEA方法的管理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5期
4 刘萍;;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锐意进取[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10期
5 郭亚飞,张明;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创业障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0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名宇;航空公司成长模式能否突破做大这一条路?[N];中国民航报;2014年
2 苏安;经济转型的关键 并非是成长模式的转换[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3 吴晓燕;反思成长模式中国企业的现在命题[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祁俊;探寻绿色成长模式[N];黄山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许愿;中国企业转换成长模式:获取商业价值的最大化[N];机电商报;2008年
6 周庆;“员工自我成长模式”需要升级[N];工人日报;2012年
7 朱小兵;另一种网络成长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张冰歌;成长模式正确,才能靠近目标[N];华夏酒报;2011年
9 杨建华;思路引领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N];西藏日报;2004年
10 沈东坡;左右逢源:逸仙园的成长模式[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钟幼茶;中小企业成长模式、主要障碍与提升途径[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2 王华;中国异地商会成长模式与行为策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武鹏;基于动力能力理论的企业渐进成长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4 谢小玲;中外种子企业商业成长模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张轶;浙江省企业集群成长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6 尹志勇;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远景兴业公司成长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44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64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