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高原机场PBN运行程序及信息管理程序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228.4
【图文】:
图 1-1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分布图(2020)据民航局的规划,我国西部高原地区在未来的十年里,会投资建设更多场。但是高原机场大多建设在山谷、山顶和半山腰,导致净空条件恶劣起飞爬升梯度很大,飞行程序和导航设施布局非常困难,起飞和着陆往中进行,飞行程序复杂。因此各航空公司对飞往高原机场的机组和航空应的训练和要求。对高原机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除了对机组进行特殊训练和要求、对航外,必须寻求新技术保障航空器的安全运行。由于高原机场导航设施不基导航信号经常受到山体的遮挡,导航信号精度不高,因此应提高导航度、确保定位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传统程序设计通常要求较区,在很多高原机场终端区由于地形原因是不可行的,尤其是在地形环杂的西藏/林芝机场。因此,缩小仪表飞行程序的保护区,保障安全性能原机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部分高原机场无法采用传统导航和实现飞行运行,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西藏/林芝机场。该机场目前只能利用
地面台的斜距。工作频段为 960MHz~1251MHz,采用脉冲信号体制,即机载设备和地面台所发射的都是脉冲信号,天线为垂直极化。DME 机载设备(称为询问机)发出成对的询问脉冲,地面台(应答机)接收到之后,经过一定延迟(约 50us)发出成对应答脉冲。应答信号被机载设备接收以后,根据询问发射和应答接收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去地面台的延迟,便可算出飞机与地面台之间的间隔。发射脉冲信号的优点是可以减小由其他脉冲系统造成的干扰。当 DME 地面台与 VOR 地面台装在一起形成统一地面台时,形成 ICAO 的标准ρ θ系统,用于航路和终端区导航。VOR 提供测角方位,DME 测量飞机到地面台的斜距,经过计算确定飞往某个确定航路点的航线角和距离[5]。
我国VOR/DME3000米覆盖图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娜;杨超;;基于PBN的IRS/GNSS组合导航系统连续性评估算法[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9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C];2012年
2 许培贞;;高原机场的复杂天气与飞行气象服务[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张洪良;许世民;曾鹏;;零配置无中心网络的配置与配置管理[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牟艳彬;;高原航空天气特征和航空气象服务保障[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孙贵文;;构建高原繁忙机场航空气象探测体系的思考[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张光明;张飞桥;;导航性能对PBN运行的影响[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7 蒋维安;罗晓利;张光明;陈又军;白宏秋;苏彬;;飞行技术发展研究[A];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吴晓莉 肖敏;中国民航PBN领域的技术革命[N];中国民航报;2011年
2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技术取得突破[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3 记者 陈嘉佳;飞机进近阶段将更加安全[N];中国民航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肖敏;PBN让飞行更安全更灵活[N];中国民航报;2011年
5 徐勇;在融合中做大做强[N];人民邮电;2002年
6 华亭;亚洲电信展爱立信尽展无线未来[N];通信产业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何丹 通讯员 包力达 门琦伟 易世忠;新科技助力“金凤”腾飞[N];中国民航报;2011年
8 记者 倪永强 通讯员 方锋;甘肃夏河机场建设通过气候论证[N];中国气象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龙;拉萨高原机场PBN运行程序及信息管理程序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澍葳;克拉玛依机场PBN飞行程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2年
3 岳谭谭;基于决策支持理论的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4 余磊;高原机场一发失效应急程序飞行体验平台研究与开发[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2年
5 张培文;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6 张俊俊;遂宁机场PBN飞行程序设计与评估[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2年
7 梁锋;基于PBN重庆终端区飞行程序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叶伟;广汉机场PBN程序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段钧剑;高原机场飞机起飞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吕玉光;卷烟烟气中有害成份的自旋捕获ESR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97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279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