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PP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设风险与利益分配方法
发布时间:2021-10-09 20:43
智慧城市建设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动态运营过程,引入PPP模式成功应用的重要因素,就是建设过程中构建较为系统化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基于PPP模式下的激励理论是以经济学视角界定的。在PPP项目合作中公私部门两者达成协议时,需要提前确定该合作收益分配基点,同时需要约定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及第三方要考虑涉及合作自身利益条件要求,彼此间渴望达到自身最佳获取效果的利益。那么智慧城市建设的PPP模式利益合作分配关系,和所付出投入的承担风险相适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项目合作中促进公私双方彼此友好协作稳定条件,同时更能增加彼此合作积极性。通过假设智慧城市建设中的PPP模式的总收益确定的前提条件下,非影响公众关系利益的条件,合理采用收益分配模型多种因素条件影响下分析,公私双方部门在PPP项目合作中采用最佳的利益分配理论方法。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风险机制的市场准入概况
二、风险识别与利益分配理论分析
三、基本假设与分配模型的构建
(一) 基本假设
(二) 构建分配模型。
(三) 参数方法确定
四、层次分析法评价系数确定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PPP发展动态述评[J]. 李明哲. 建筑经济. 2014(01)
[2]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模式分析[J]. 汪锦军. 政治学研究. 2011(04)
[3]我国PPP项目合作中的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研究[J]. 叶晓甦,吴书霞,单雪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9)
[4]新形势下的北京市政基础设施规划[J]. 周楠森,刘志祥. 北京规划建设. 2010(02)
本文编号:3426978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风险机制的市场准入概况
二、风险识别与利益分配理论分析
三、基本假设与分配模型的构建
(一) 基本假设
(二) 构建分配模型。
(三) 参数方法确定
四、层次分析法评价系数确定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PPP发展动态述评[J]. 李明哲. 建筑经济. 2014(01)
[2]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模式分析[J]. 汪锦军. 政治学研究. 2011(04)
[3]我国PPP项目合作中的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研究[J]. 叶晓甦,吴书霞,单雪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9)
[4]新形势下的北京市政基础设施规划[J]. 周楠森,刘志祥. 北京规划建设. 2010(02)
本文编号:3426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342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