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用与我国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
发布时间:2022-12-18 08:57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产业与企业层面技术进步的偏向。本文借助已有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做了实证。研究显示:可将互联网应用作为信息中间品纳入现有模型进行拓展;互联网的普及倾向于强化技术进步的劳动要素偏向,弱化资本要素偏向。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也印证了这个理论推断。这个结论的现实意义是:互联网的普及对于就业和劳动者收入的提升具有促进效应,但对于资本效率的提升促进不明显。这一点也印证了学术界如下发现:近年我国投资效率及资本产出率持续下降。研究的政策寓意是,政府政策应当着力于提升资本产出效率,校正技术进步劳动偏向增强所隐含的负面影响。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机理与模型
三、实证模型、指标与数据
(一) 计量模型
(二) 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的测度
(三) 其他变量测度
(四) 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基准模型
(二) 影响渠道
(三) 地区差异
(四) 稳健性检验
(五) 内生性讨论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方向[J]. 邓明. 经济研究. 2014(03)
[2]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原因探析[J]. 易信,刘凤良. 上海经济研究. 2013(10)
[3]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 戴天仕,徐现祥. 世界经济. 2010(11)
[4]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 单豪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10)
[5]最优专利制度、技术进步方向与工资不平等[J]. 潘士远. 经济研究. 2008(01)
本文编号:3721766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机理与模型
三、实证模型、指标与数据
(一) 计量模型
(二) 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的测度
(三) 其他变量测度
(四) 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基准模型
(二) 影响渠道
(三) 地区差异
(四) 稳健性检验
(五) 内生性讨论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方向[J]. 邓明. 经济研究. 2014(03)
[2]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原因探析[J]. 易信,刘凤良. 上海经济研究. 2013(10)
[3]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 戴天仕,徐现祥. 世界经济. 2010(11)
[4]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 单豪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10)
[5]最优专利制度、技术进步方向与工资不平等[J]. 潘士远. 经济研究. 2008(01)
本文编号:3721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372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