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知识付费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2 03:15
本文以2016年进入爆发期的互联网知识付费为切入点,对知识付费的定义、互联网知识付费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和特点做一番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已有知识付费相关文献和近年有关知识付费的传播论文等理论资源进行综合,结合本次政策实施中的相关要点,在理清现行知识付费的特点的同时,力图回归到知识付费之所以存在并且呈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上来,本文对相关内容的阐述和分析将分为四个方面来论述。在背景部分指出了现在互联网知识付费的研究现状,在之前的使用中,“知识付费”更多集中于对传统付费行为的研究,主要只是从单向的传播者角度出发,一种对于传统打中不乏传媒的研究方法,而如今学者重新整理它的概念之时,便加入了对于整个技术的变革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用户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反思,通过对知识付费产生并且受到热情追捧进行分析,通过现代主体焦虑的思维方式提出质疑,将自2016年崛起的新型知识付费视作实际需求和内心需求的双重需求,来拓展对于媒介和传播的再认识。第一个部分是知识付费的定义及差异化研究,知识付费的概念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区...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0.1.1 研究的背景
0.1.2 研究的目的
0.2 研究现状
1 知识付费的定义及差异化研究
1.1 知识付费的定义及发展
1.1.1 知识的定义及分级
1.1.2 知识付费的发展过程
1.2 互联网知识付费的定义与特征
1.3 互联网知识付费与出版业之间的差异化研究
1.4 互联网知识付费与教育业之间的差异化研究
2 互联网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
2.1 社会及教育的促进
2.1.1 社会环境促进
2.1.2 对教育的有效补充
2.2 科技与平台发展的推动
2.2.1 移动支付及自媒体的发展
2.2.2 内容有效补给
2.2.3 平台发展需求
2.3 传、受双方多重需求
2.3.1 主讲人的经济、心理需求
2.3.2 付费者心理需求
2.3.3 付费者版权意识上升
2.3.4 付费者使用需求
3 互联网知识付费的模式及特点
3.1 专栏付费——STS模式
3.1.1 专栏内容上专注于特定内容
3.1.2 专栏形式上类似于有声读物
3.2 社区型内容付费——SIC模式
3.2.1 专注于实时互动
3.2.2 平台内容原创性强
3.3 付费问答——QAA模式
3.3.1 轻量化知识交换平台
3.3.2 用户使用门槛低
3.4 线下约见模式——ON+FTF模式
3.4.1 传播渠道线上+线下
3.4.2 受众使用低频、门槛高
4 互联网知识付费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4.1 互联网知识付费现存的主要困境
4.1.1 内容及构型同质化严重
4.1.2 缺乏内容评价及监管机制
4.1.3 受众缺乏深度体验感
4.2 对互联网知识付费发展的建议
4.2.1 注重内容的深耕
4.2.2 加强用户的维护
4.2.3 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34551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0.1.1 研究的背景
0.1.2 研究的目的
0.2 研究现状
1 知识付费的定义及差异化研究
1.1 知识付费的定义及发展
1.1.1 知识的定义及分级
1.1.2 知识付费的发展过程
1.2 互联网知识付费的定义与特征
1.3 互联网知识付费与出版业之间的差异化研究
1.4 互联网知识付费与教育业之间的差异化研究
2 互联网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
2.1 社会及教育的促进
2.1.1 社会环境促进
2.1.2 对教育的有效补充
2.2 科技与平台发展的推动
2.2.1 移动支付及自媒体的发展
2.2.2 内容有效补给
2.2.3 平台发展需求
2.3 传、受双方多重需求
2.3.1 主讲人的经济、心理需求
2.3.2 付费者心理需求
2.3.3 付费者版权意识上升
2.3.4 付费者使用需求
3 互联网知识付费的模式及特点
3.1 专栏付费——STS模式
3.1.1 专栏内容上专注于特定内容
3.1.2 专栏形式上类似于有声读物
3.2 社区型内容付费——SIC模式
3.2.1 专注于实时互动
3.2.2 平台内容原创性强
3.3 付费问答——QAA模式
3.3.1 轻量化知识交换平台
3.3.2 用户使用门槛低
3.4 线下约见模式——ON+FTF模式
3.4.1 传播渠道线上+线下
3.4.2 受众使用低频、门槛高
4 互联网知识付费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4.1 互联网知识付费现存的主要困境
4.1.1 内容及构型同质化严重
4.1.2 缺乏内容评价及监管机制
4.1.3 受众缺乏深度体验感
4.2 对互联网知识付费发展的建议
4.2.1 注重内容的深耕
4.2.2 加强用户的维护
4.2.3 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34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393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