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研究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江泽民高度重视国家信息化建设,结合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阐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了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 论文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平与发展是江泽民信息化建设思想形成的良好外部环境,20世纪的历次科技革命为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国家信息化取得了稳步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概括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振兴我国经济,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倍增器”的论断;通过国内外的考察和调研,他指出要将信息化工作从解决应急性的热点问题,逐步转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方向来;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第二部分: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由以下三个相互独立的思想体系组成即江泽民国家产业信息化建设思想、江泽民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思想、江泽民国家军事信息化建设思想。江泽民国家产业信息化建设思想主要从国家政策和国家战略出发来研究江泽民电子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江泽民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思想主要包括金融管理电子化的思想、金融信息化建设发展思想和电子工业对外贸易思想,经济信息化搞好了,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团结,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新军事变革思想、信息化战争思想、信息化军队建设思想共同组成了江泽民国家军事信息化建设思想。信息技术冲击着传统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观念,江泽民多次强调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国家军事装备由机械化半机械化逐步向信息化的过度,全面提升中国军队实战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新的突破。 第三部分: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广泛普及应用对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与时俱进,在科学技术这个前沿领域,信息革命在不断发挥作用;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是伟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江泽民信息化建设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加快产业升级以及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江泽民 信息化建设 科技革命 军事信息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9;A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绪论9-15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3 论文创新之处12
- 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2-15
- 第1章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形成15-23
- 1.1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5-18
- 1.1.1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国际背景15-17
- 1.1.2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国内背景17-18
- 1.2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8-23
- 1.2.1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18-19
- 1.2.2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形成阶段19-20
- 1.2.3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发展阶段20-23
- 第2章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23-39
- 2.1 江泽民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建设思想23-29
- 2.1.1 江泽民发展中国电子工业信息化建设思想23-27
- 2.1.2 江泽民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思想27-29
- 2.2 江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思想29-34
- 2.2.1 江泽民金融管理电子化的思想29-30
- 2.2.2 江泽民金融信息化建设发展思想30-32
- 2.2.3 江泽民对外贸易电子工业化思想32-34
- 2.3 军事信息化建设思想34-39
- 2.3.1 江泽民新军事变革思想34-36
- 2.3.2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战争思想36-37
- 2.3.3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军队建设思想37-39
- 第3章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9-49
- 3.1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39-43
- 3.1.1 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概括39-40
- 3.1.2 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40-43
- 3.2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43-49
- 3.2.1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43-45
- 3.2.2 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为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45-46
- 3.2.3 江泽民信息化建设思想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理论指导46-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有关发展第三产业与社区就业的重要论述[J];中国就业;2000年08期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J];中国标准导报;2002年06期
3 刘玉靖;;浅谈章蕴的党性建设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4 雨涛;;精勤不倦 践行“专利立国”战略——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范朝来[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年07期
5 刘杰;;论孙中山的货币银行建设思想及实践[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坚持“三改一加强”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J];科技与企业;1995年06期
7 ;编者心窗[J];港澳经济;1997年08期
8 杨春华;张霞;;代表先进生产力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J];改革先声;2001年05期
9 于清磊;;学“讲话”做楷模[J];干部人事月报;2001年12期
10 赵玉娜;;海城市强化村级干部培训[J];干部人事月刊;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祝平;;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与前瞻[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江泽民;;江泽民同志讲话摘录[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魏瑞香;梅良勇;;江泽民科技观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刘伟民;;论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思想[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陈代昌;;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突出贡献[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韦志芬;;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及启示[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孟璞;;创新与科普[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陈奎元;;认真学习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学习江泽民同志讲话 努力做好社联工作[A];全国第三届社科学会工作理论研讨会材料专集(1)[C];1998年
10 徐兰香;;创新:中国教育的希望——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思想的体会[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奎元;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06年
2 ;《江泽民同志在武汉热工所》出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吴长海;用建设思想深化培育工作[N];解放军报;2011年
4 省社会科学院 方向新;我党关于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演进[N];湖南日报;2011年
5 张祝平;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90年变迁[N];丽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翁淑贤;广东纪念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发表十一周年[N];人民日报;2006年
7 石仲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提出和形成[N];组织人事报;2004年
8 中共厦门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刻领会江泽民特区建设思想 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N];厦门日报;2006年
9 邓伟志 上海大学教授;重温孙中山的社会建设思想[N];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记者 贾伟;建设思想业务作风过硬的公安队伍[N];河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桂兰;江泽民社会分层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陈根强;江泽民法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葛福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韩跃民;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基本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曾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的思想解放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娟;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宋军;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俊宏;江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茂森;毛泽东人民军队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童丽;近代银行家:中国金融创新思想的先驱(1912—1949)[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敬富强;江泽民国家信息化建设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勇;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政府建设思想比较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4 曹慧;江泽民对20世纪中国史的概括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5 陈乾坤;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理论贡献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王现勇;江泽民国家复兴战略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广森;江泽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冯富帅;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瑶;江泽民的社会建设思想[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6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73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