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21:24

  本文关键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关联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产业 装备制造业 两化融合 产业关联


【摘要】: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制造业先后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三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创造了计算机、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新兴的电子信息产品,而且通过渗透和辐射,使机械、冶金、化工等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产业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的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包括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它不但是制造业的核心,也是其他产业的基础,是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标志。如何使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找出一条适合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创新出路是我国产业经济的研究方向,更是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辽宁省所关注的焦点。我国从十五大开始“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再到现阶段十七大报告倡导“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充分体现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已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主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装备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 本文结合现实经济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产业关联理论,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期刊等资料,根据历年辽宁省投入产出的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基本参数分析,找出这两个产业间在协调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信息产业 装备制造业 两化融合 产业关联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4;F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附表清单10-12
  • 插图清单12-13
  • 1 导论13-17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3-14
  • 1.1.1 选题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14-15
  • 1.2.1 研究内容14-15
  • 1.2.2 研究方法15
  • 1.3 论文的创新点15-17
  • 2 相关理论概述及文献综述17-33
  • 2.1 相关概念17-19
  • 2.1.1 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概念17-18
  • 2.1.2 信息产业的相关概念18-19
  • 2.2 产业关联相关理论概述19-27
  • 2.2.1 产业关联的内涵19
  • 2.2.2 产业关联的方式19-22
  • 2.2.3 产业关联分析22-27
  • 2.3 文献综述27-33
  • 2.3.1 装备制造业的国内外研究文献27-29
  • 2.3.2 信息产业的国内外研究文献29-30
  • 2.3.3 产业关联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文献30-33
  • 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33-39
  • 3.1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33-35
  • 3.1.1 生产和效益33-34
  • 3.1.2 规模34
  • 3.1.3 对外贸易34
  • 3.1.4 政策扶持34-35
  • 3.2 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35-39
  • 3.2.1 信息产业园区35
  • 3.2.2 生产和效益35-37
  • 3.2.3 政策扶持37
  • 3.2.4 就业37-39
  • 4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关联性分析39-61
  • 4.1 模型的构建与求解39-40
  • 4.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40-57
  • 4.2.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析40-46
  • 4.2.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分析46-51
  • 4.2.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分析51-54
  • 4.2.4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分析54-57
  • 4.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57-61
  • 4.3.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关联程度低57-58
  • 4.3.2 辽宁省信息产业的波及效果水平低58-61
  • 5 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61-67
  • 5.1 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提高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关联度61-62
  • 5.1.1 优先发展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形成带动效应61
  • 5.1.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61-62
  • 5.1.3 信息化投资应结合装备制造企业自身发展情况62
  • 5.2 提高装备制造业中信息技术人员的素质62-63
  • 5.2.1 对装备制造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技术培训62-63
  • 5.2.2 立足企业实际引进人才63
  • 5.3 提高信息产业拉动供给和需求的能力63
  • 5.4 加强与高校科研合作,提升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63-64
  • 5.5 加强信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合作64-67
  • 5.5.1 加强产业间的紧密合作,搞好信息反馈64
  • 5.5.2 瞄准国际,制定信息化标准64-65
  • 5.5.3 加强第三方 IT 咨询公司的建设65-67
  • 7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3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73-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明;;中国信息产业大发展需要新思路[J];电子设计技术;2000年03期

2 陈向军;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市场的策略探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02期

3 阎建国;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年01期

4 ;信息产业部确定今年手机调控目标[J];通讯世界;2001年04期

5 ;陕西信息产业在调整中良性发展[J];中国数据通讯;2001年02期

6 ;我国信息产业市场规模预计10年翻两番[J];中国数据通信;2001年05期

7 张桂刚;论我国的信息产业政策[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中国信息产业总规模排名世界第三[J];无线电工程;2001年09期

9 谭祖谊;发展信息产业 促进西部开发[J];现代企业;2001年05期

10 李萍;自主创新与中国信息产业[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莹;;浅议发展锦州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吴基传;;面向21世纪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李军;;知识经济与知识信息产业布局[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杨明庆;;安阳市信息产业现状及“十五”期间发展思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唐晓华;马晓萍;杨小青;;知识经济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张华荣;;发展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孙志恒;张宁波;张_g;赵建刚;;山东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战略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8 张淑芳;袁安存;;美国主要信息产业的发展回顾[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9 张锦周;;试论知识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发展[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10 刘霜桂;;信息产业与我们的社会责任[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创联万网国际信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张向宁;实现因特网价值[N];计算机世界;2000年

2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姜媛;信息产业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强[N];深圳特区报;2005年

3 郑萱 杨渊 耿联;加强政策扶持 发展信息产业[N];新华日报;2002年

4 张晖 史红军;云南信息产业怎样跃上新台阶[N];云南日报;2003年

5 高浩荣;韩国跻身十大信息产业国[N];浙江日报;2000年

6 记者 张朝辉;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推向深入[N];保定日报;2006年

7 记者 徐飞鹏;市政府与国信办信息产业部签署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N];北京日报;2006年

8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 陈伟;务实推进信息化 促进信息产业科技创新[N];中国电子报;2006年

9 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N];中国电子报;2006年

10 暴福锁;本报评出2006年信息产业十件大事[N];中国电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信息产业发展机理及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屈超;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安;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谢强;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冷昕;“金砖五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黎苑楚;信息产业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董新建;山东省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柯玲;信息化测度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张显龙;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雷;上海信息产业中的FDI技术转移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丽;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孙华良;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鹏飞;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6年

4 许华芳;论信息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D];同济大学;2006年

5 郭辉;日美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焦秀玲;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吴倩倩;日本信息产业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蒋李娜;中印信息产业政策及绩效比较[D];海南大学;2013年

9 姬曼姝;论内蒙古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测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云丽;辽宁省信息产业测度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2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822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