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16:26
本文关键词: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信 持续使用意愿 期望确认模型 网络外部性
【摘要】:微信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虽然微信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它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用户流失的巨大风险。在已经有陌陌、米聊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2013年阿里巴巴又推出了“来往”,电信和网易也联手推出了“易信”,意图抢夺微信的用户资源。同时,国内移动社交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的同质化程度非常高,而用户使用或是弃用某一应用的成本却非常低。这导致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变得更加难以持续。因此,在当前情境下,研究微信应当采取何种策略提升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微信功能特性,以期望确认模型为基础,引入感知娱乐性、感知互补性和感知用户性三个变量,构建了一个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理论研究模型,并提出了12条研究假设。其中,感知互补性和感知用户性体现的是网络外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作用。其次,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样本数据,运用SPSS和AMO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 研究结论显示:感知有用性能够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且影响作用最为显著;感知娱乐性和满意度均能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且感知娱乐性的影响程度强于满意度;感知用户性既能够直接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也能够通过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在所有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中排位最后;感知互补性对持续使用意愿的直接影响作用未得到支持,但其可以通过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作用。
【关键词】:微信 持续使用意愿 期望确认模型 网络外部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6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5
- 1.1.1 实践背景与意义13-14
- 1.1.2 理论背景与意义14-15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15-16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内容15-16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6-17
- 1.3.1 研究方法16-17
- 1.3.2 技术路线17
- 1.4 研究创新点17-19
- 第二章 微信及相关文献综述19-36
- 2.1 微信19-23
- 2.1.1 微信概念界定19-20
- 2.1.2 微信发展历程20-22
- 2.1.3 微信研究现状22-23
- 2.2 持续使用意愿23-25
- 2.3 期望确认模型25-31
- 2.3.1 期望确认模型发展历程25-26
- 2.3.2 期望确认模型研究动态26-30
- 2.3.3 期望确认模型在微信研究上存在的不足30-31
- 2.4 感知娱乐性31-32
- 2.5 网络外部性32-34
- 2.6 现有研究不足和本文研究改进34-36
- 2.6.1 现有研究不足34-35
- 2.6.2 本文研究改进35-36
- 第三章 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36-41
- 3.1 变量定义36-38
- 3.1.1 持续使用意愿36
- 3.1.2 满意36
- 3.1.3 确认程度36
- 3.1.4 感知有用性36-37
- 3.1.5 感知娱乐性37
- 3.1.6 网络外部性37-38
- 3.2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微信用户研究假设38-40
- 3.2.1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基本研究假设38
- 3.2.2 感知娱乐性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假设38-39
- 3.2.3 网络外部性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假设39-40
- 3.3 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40-41
- 第四章 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41-52
- 4.1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41-44
- 4.1.1 问卷量表设计41-44
- 4.1.2 预调研及问卷确定44
- 4.2 调查设计及样本分析44-47
- 4.2.1 调查设计44-45
- 4.2.2 样本统计性分析45-47
- 4.3 问卷信度及效度分析47-49
- 4.3.1 问卷信度分析47-48
- 4.3.2 问卷效度分析48-49
- 4.4 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49-52
- 4.4.1 模型拟合分析49-50
- 4.4.2 研究假设检验50-52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微信发展建议52-58
- 5.1 研究结果讨论52-56
- 5.1.1 各变量与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关系讨论52-54
- 5.1.2 各变量之间影响关系讨论54-56
- 5.2 微信发展建议56-58
-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58-61
- 6.1 本文研究不足58-59
- 6.2 未来研究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65-67
- 致谢67-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苏丹;胡春;;移动即时通信用户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邓朝华;鲁耀斌;张金隆;;基于TAM和网络外部性的移动服务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3 李蒙翔;顾睿;尚小文;王刊良;;移动即时通讯服务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2010年05期
4 杨小峰;徐博艺;;政府门户网站的公众持续使用行为研究[J];情报杂志;2009年05期
5 毕新华;齐晓云;段伟花;;基于Trust-ECM整合模型的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14期
6 刘鲁川;孙凯;;基于扩展ECM-ISC的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20期
7 张冕;鲁耀斌;;移动服务持续使用过程中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平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14期
8 曾德高;郑小玲;;移动即时通讯业务持续使用意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11期
9 殷国鹏;杨波;;SNS用户持续行为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信息系统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瑶;邵培基;;社交网站持续使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期望确认模型[J];信息系统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870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87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