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9:15
本文关键词: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软件产业 产业集群 价值链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摘要】: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属于智力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发展前景最为宽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绿色生态型产业。发展软件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采取“一谷两园多基地”的集群式发展战略,促进重点城区建设适度集中的软件产业集群,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南京市创建更高水平的中国软件名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对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之后,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产业规模、产业特色、扶持政策、重点园区4个方面,研究了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存在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劣势,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今后快速健康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结合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基于价值链理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有关软件园区进行调研,并参考了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自行设计了一套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化能力、市场化能力、产业环境、社会效应5个准则层指标和29个指标层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赋于权重,以江苏软件园作为比较对象,对中国(南京)软件谷进行了案例分析和综合评价,可以看出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提升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软件产业 产业集群 价值链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9
【目录】:
- 目录4-6
- 图表目录6-7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1-16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3.3 技术路线12-14
- 1.3.4 研究创新14
- 1.3.5 不足和展望14-16
- 2 相关概念、理论及文献综述16-22
- 2.1 相关概念、理论16-18
- 2.2 文献综述18-22
- 2.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8-19
- 2.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9-22
- 3 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22-36
- 3.1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概况22-23
- 3.2 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3-25
- 3.3 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基本情况25-31
- 3.3.1 产业规模25-27
- 3.3.2 产业特色27-28
- 3.3.3 扶持政策28-29
- 3.3.4 重点园区29-31
- 3.4 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31-36
- 3.4.1 发展优势31-32
- 3.4.2 发展劣势32-33
- 3.4.3 发展机遇33
- 3.4.4 发展挑战33-36
- 4 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构建36-52
- 4.1 评价目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36-39
- 4.1.1 评价目的36
- 4.1.2 评价原则36-37
- 4.1.3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37-39
- 4.2 构建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39-43
- 4.2.1 技术创新能力39-40
- 4.2.2 产业化能力40
- 4.2.3 市场化能力40
- 4.2.4 产业环境40-41
- 4.2.5 社会效应41-43
- 4.3 构造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结构模型43-45
- 4.4 构建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模型45-52
- 5 中国(南京)软件谷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案例分析52-60
- 5.1 中国(南京)软件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52-54
- 5.2 中国(南京)软件谷产业集群现状分析54-57
- 5.2.1 发展优势54-55
- 5.2.2 存在问题55-56
- 5.2.3 原因分析56-57
- 5.3 中国(南京)软件谷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综合评价57-60
- 6 总结与建议60-62
- 6.1 研究总结60
- 6.2 提升南京市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建议60-62
- 6.2.1 突出规划引领,打造集群发展特色60
- 6.2.2 打造重点载体,加快服务平台建设60-61
- 6.2.3 聚焦高端项目,壮大优势产品集群61
- 6.2.4 构筑人才高地,培育软件品牌名展61-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虎森;新产业区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J];北方论丛;1998年02期
2 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3 张新年;达庆利;;产业集群与软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研究——以南京软件产业集群发展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杨子明,戴朝霞;对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07期
5 谢海英;;个性化搜索引擎在信息服务业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36期
6 梁宏;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周耀刚,马剑锋;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思路[J];经济论坛;2005年06期
8 贾荣言,张利群,李荣平;河北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03年11期
9 戴伟辉,肖小云,倪伟;软件产业的价值链分析及我国软件园区的发展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5期
10 王林雪,张丽娜;我国高新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1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94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