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手机支付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6:48

  本文关键词:手机支付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手机支付 信任 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 调节效应


【摘要】:手机支付是互联网融合物联网而形成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09年,手机支付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2.4亿人民币,同比2008年的7.9亿元增长了202.6%,处于高增长状况。到2010年年底,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整体规模已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了312%。预计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将迎来更快的增长,到2012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随着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障碍逐步被清理,手机支付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契机。 虽然,手机支付发展势头迅猛,但手机支付仍存在许多问题。用户对手机支付的安全和隐私关注、对手机支付安全保障的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消费者选择手机支付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相比于日本、韩国等国家,我国手机支付使用较少。据艾瑞咨询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手机用户总数突破了6.92亿,参与手机支付的用户约12380万,只占手机用户数的17.9%。海量的手机用户群为手机支付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视角,提出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UTAUT)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消费者对手机支付的采纳意愿影响因素。 首先,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手机支付文献,总结国内外手机支付的研究现状,发现国内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在对信息技术采纳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手机支付的特点,引入信任、感知支付安全和感知隐私保护、感知安全重要性、感知隐私重要性等5个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的手机支付采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8个研究假设。 其次,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手机支付现状,编制了测量量表,并通过纸质问卷形式对MBA人员、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文选择SPSS17.0和AMOS17.0对425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以验证模型和假设,结果证明模型有效,并且8个假设被验证成立。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假设检验的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根据研究结论对手机支付相关运营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手机支付 信任 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 调节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626.5;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3
  • 1.1 研究背景9-17
  • 1.1.1 手机支付的发展概况9-16
  • 1.1.2 手机支付在国内的发展前景16-17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7-18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20
  • 1.3.1 研究方法18-19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19-20
  • 1.4 研究框架20-21
  • 1.5 主要创新21-2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3-34
  • 2.1 技术采纳理论综述23-28
  • 2.1.1 创新扩散理论23-24
  • 2.1.2 理性行为理论24-25
  • 2.1.3 计划行为理论25-26
  • 2.1.4 技术接受模型26-28
  • 2.1.5 整合型信息接受与使用理论模型28
  • 2.2 信任的理论综述28-30
  • 2.3 国内外移动支付的研究30-34
  • 2.3.1 国外移动支付的研究30-31
  • 2.3.2 国内移动支付的研究31-34
  • 第三章 手机支付采纳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34-46
  • 3.1 构建研究模型34-37
  • 3.1.1 研究设想34-37
  • 3.1.2 构建研究模型37
  • 3.2 研究变量及定义37-38
  • 3.3 研究假设38-41
  • 3.4 变量操作化定义41-45
  • 3.4.1 绩效期望41
  • 3.4.2 努力期望41-42
  • 3.4.3 社会影响42
  • 3.4.4 感知支付安全42-43
  • 3.4.5 感知隐私保护43
  • 3.4.6 感知安全重要性43
  • 3.4.7 感知隐私重要性43-44
  • 3.4.8 信任44
  • 3.4.9 使用意向44-45
  • 3.5 问卷设计45-46
  • 第四章 实证研究46-61
  • 4.1 实证调研方法46-54
  • 4.1.1 信度分析50-52
  • 4.1.2 效度分析52-54
  • 4.2 结构方程建模分析54-61
  • 4.2.1 主模型建模分析54-57
  • 4.2.2 调节效应检验57-60
  • 4.2.3 假设检验情况60-61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61-64
  • 5.1 主要结论与管理建议61-63
  • 5.1.1 主要结论61
  • 5.1.2 管理建议61-63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70
  • 附录70-73
  •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健;;手机支付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J];中国防伪报道;2009年08期

2 ;让手机支付有“机”可寻——证通移动支付全系列解决方案[J];通信世界;2010年27期

3 李鹏;;手机支付的技术选择应由市场裁决[J];通信世界;2010年14期

4 张雪超;;运营商开拓手机支付新模式[J];互联网天地;2009年11期

5 曹阳;;湖北联通抢滩手机支付[J];中国电信业;2009年09期

6 刘华;;手机支付:在竞合中问路[J];软件工程师;2010年Z1期

7 王丽英;;迎接手机支付时代的到来[J];今日电子;2011年02期

8 ;张莉:手机支付是场革命[J];互联网周刊;2010年04期

9 徐超;;手机支付 如何跨行业共赢[J];通信世界;2009年35期

10 建华;;国内厂商掘金手机支付市场[J];金卡工程;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三;;手机电力支付方便千万家[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2 陈卫国;;超级物联网:中国物联网发展第三条道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3 薛菁;黄秀清;;运营商在手机支付市场的定位分析[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武捷;郝文江;浮欣;;NFC手机支付技术安全性浅析[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5 林巧;谭文安;;手机小额支付平台的研究与实现[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吕恒;;“手机钱包”业务实现方案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郑宏剑;;我国无线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慈丽雁;;立足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手机支付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看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9 ;电信运营商如何经营支付业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丛;;移动支付与金融中介是竞争还是合作?[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剑;上半年手机支付交易达170亿 中电信打造多元化支付渠道[N];通信信息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吴铭;孙迎彤:2.4G手机支付方案优势多[N];中国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付秋实;群雄逐鹿手机支付[N];金融时报;2010年

4 ;手机支付大规模试点 芯片企业率先受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水菁;国民技术:关注手机支付事态进展[N];证券时报;2010年

6 记者 张韬 见习编辑 艾家静;手机支付标准出台前夜 中移动临阵“倒戈”[N];上海证券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田超;手机支付交易近百亿 用户消费习惯仍需培养[N];通信信息报;2010年

8 记者 王如晨;恩智浦或售手机支付芯片业务 冲击国民技术?[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高骥远;手机支付成3G应用热点 天翼以融合业务方便市民[N];通信信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光;手机支付时代渐行渐近[N];中国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华;个人用户手机支付采纳意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一夫;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谢鹏扬;区域农业产业化非均一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权小妍;战略导向与绩效的权变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6 谭小平;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陈华;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分析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韩维贺;知识管理过程、IT平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王革平;中国金融市场最优均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娥;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手机支付影响因子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王慧;不同技术水平下手机支付采纳因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叶全福;手机支付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伟;手机支付业务项目推广中的风险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陈晓煌;福建移动手机支付应用市场与运营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

本文编号:963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963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