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大学》 2010年
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研究
张晓杰
【摘要】:环境问题作为自然给予人类的最严重考验,已受到中国政府的日益重视,成为重要的公共决策议题。公众参与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在中国的环保实践中得以蓬勃发展,并逐步延伸到政府的环境决策领域,对决策过程和结果施加了一定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政府决策向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的权威渗透到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公民的参与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实际运行中脱离了代议制民主的本意,使得公众参与缺乏真实的以选举为基础的代议制民主的保驾护航。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而环境决策的专业性较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严格限制了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然而,近几年来,中国公众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并影响了政府的环境决策,这便形成了中国语境下公众参与的“悖论”。 “悖论”的产生源于政治机会结构的作用。本文借用西方的政治机会结构理论,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将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变量界定为:政党的执政理念、政治制度的开放性和政府的权力配置。政党执政理念的测量指标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和发展观。政治制度开放性的测量指标为政府有关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媒体管制和非政府环保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政府权力配置的测量指标为中央环保行政部门行政层级的历史变迁。 本文首先通过多元线性统计回归分析发现,与经济发展水平、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环境污染水平等因素相比,政治机会结构才是影响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主导因素,它削弱了其它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论文进一步通过案例调查与分析,研究政治机会结构各变量的历史演变及其对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机理。政治机会结构各变量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各单一变量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只有各变量汇聚而成的自我强化的政治机会结构才能顺利开启公众参与的大门。因此,要促进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在中国的纵深发展,从政府的角度看,其努力方向应当是创造更多的政治机会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政治机会结构。 本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第一,对西方的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界定了中国政府环境决策领域中公众参与的政治机会结构变量;第二,提出政治机会结构是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主导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部分学者提出的科普理论的基本假设;第三,具体分析了政治机会结构各变量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3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小阁;栾胜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行为选择概念模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一心,吴婧,朱坦;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3 郝瑞彬,郑祥民;试论公众参与环境决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4期
4 李艳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汪劲;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的施行[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6 黎尔平;;“针灸法”:环保NGO参与环境政策的制度安排[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1期
7 刘红梅;王克强;郑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冯秀文;世界政治史研究中的威权主义及其历史定位——以拉丁美洲为例[J];世界历史;2005年02期
9 宋国君,马中,姜妮;环境政策评估及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意义[J];环境保护;2003年12期
10 王华聪,初本广,戚玉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例分析[J];环境工程;199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熊鹰;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勇;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飞;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共生环境及其建设对策[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子京;;对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性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李晓兵;;环境税的微观经济学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杨雪云;周业勤;;社区参与不足的社会学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长林;储天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话语分析[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7 王芳;;论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刘衍君;曹建荣;王倩;;我国农村公众参与环保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9 陈跃;叶娜;程胜高;;我国环境现状与环评走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10 刘剑;刘敏;;退耕还林政策评估农户导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贤政;李进华;;安徽省工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评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廖小东;曹文波;;民间组织在社会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龙凤;高树婷;葛察忠;;水排污收费政策改革的影响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龚景春;;瞿秋白与《红楼梦》[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8 张文辉;;政府主导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评价:基于价值创造视角[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大方;;“民主之路”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亮点——兼论毛泽东执政建设思想[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7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9 雍冀慧;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青;节能减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茂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中义务主体的作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澄;邻避现象及其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章佳;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结构的影响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静;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马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旗,姚轶;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周景博,邹骥;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黄锡生,张菱芷;中国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杨兴,谢校初;美、日、英、法等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2期
5 王冬梅,李万庆;博弈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5期
6 张一心,吴婧,朱坦;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7 邵毅平,高峰;关于我国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周群艳,周德群;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动机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9 郝瑞彬,郑祥民;试论公众参与环境决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4期
10 洪阳,栾胜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公众参与[J];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格平;;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及社会调节[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曲格平;[N];中国环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远;中国农村环境保护与垃圾处置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雷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林;论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D];苏州大学;2002年
2 王向东;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现状与环境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琼;对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法学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冯敬尧;公众参与机制研究——以环境法律调控为视角[D];武汉大学;2004年
5 郝战红;专家论证制度及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李张巍;公共听证制度的理论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丛霞;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D];青岛大学;2005年
8 梁丽;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玲燕;环境保护的社会机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娟;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丙强;;西方环境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特点及其评价[J];行政论坛;2011年01期
2 付锐;;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0年07期
3 郝瑞彬,郑祥民;试论公众参与环境决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4期
4 郭沛源;;评《2005年: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J];世界环境;2006年02期
5 孙平一,孙志逊,逄晓琳;论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J];山东环境;2001年02期
6 王社坤;;知情权是公众环境权实现的前提[J];绿叶;2007年Z1期
7 林震;;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江镕;;公众“根基”要硬:建立社会化环境管理体系[J];环境;2008年02期
9 陈立中;张菊;;论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公众参与[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马奔;;环境正义与公众参与——协商民主理论的观点[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志勇;;浅析公众参与环境决策[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邱鹏飞;雍国玮;郝思特·绍尔;;德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两阶段公众参与[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润羊;花明;;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4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5 王佩儿;周琼;;宁波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刘明;唐春媛;;试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宋万忠;;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环境监管效力[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苏美蓉;刘仁志;程红光;杨志峰;;关于深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高超;阎伍玖;;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索[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周玉梅;;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刚;[N];中国老年报;2006年
2 记者 蔡成刚 刘禹兵;[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郭立场;[N];中国审计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黄冀军;[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李剑;[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记者 顾瑞珍;[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潘岳;[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林英;[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吴学安;[N];中国环境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2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黄海艳;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岳晓鹏;基于生物区域观的国外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欧海若;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刘志坚;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如仁;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敬涛;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D];河南大学;2008年
2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安喜厌;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与民间环保社会团体[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马健;可持续社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潘军海;新时期公众参与反腐败之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李晓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梁红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潘竹;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在金阳新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艳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陈卫国;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1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