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优罚劣”的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的关联分析法
本文关键词: 区间数 多指标决策 奖优罚劣 灰色关联分析 出处:《大学数学》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区间数多指标系统的决策特点,对指标数据初始化处理时,利用“奖优罚劣”原则,提出了一种易于计算且实用的[-1,1]线性变换算子,然后定义正、负理想方案,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区间数多指标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该模型为区间数多指标决策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方法,并利用现有的实例来证实此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cis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val number multiple index system, using the principle of "reward, penalty and inferiority", a simple and practical linear transformation operator is proposed, and the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deal scheme is defined. In this paper, a new grey relational decision model of interval number and multiple indexes is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interval number multiple index decision making. The present examples are used to 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作者单位】: 川北医学院数学教研室 西南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O121)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尤天慧,樊治平;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的一种TOPSIS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2 党耀国,刘思峰,刘斌,陶勇;基于动态多指标灰色关联决策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02期
3 申卯兴,薛西锋,张小水;灰色关联分析中分辨系数的选取[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王坚强;“奖优罚劣”的动态多指标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03期
5 戴文战,邹立华,汪建章,朱金刚,周融;一种基于奖优罚劣原则的多阶段多目标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金,刘西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估中的不确定性表示及不确定性推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8年03期
2 谭晓慧;采矿引起地表下沉的模糊概率分析[J];安徽地质;1999年02期
3 王万军;基于同异反AHP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李文果;孙雪林;孙森林;;基于模糊物元模型上的AHP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5 朱立武,李绍稳,王朋成;早熟桃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6 张水明,朱立武,青平乐,李绍稳,王道勋,娄志;安徽石榴品种资源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陈保平;安徽黄山风景区景观生态环境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8 杨玉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考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叶立生,黄超群,杨茂德;体操运动员选材的模糊评估系统[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2期
10 张兆才;量化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明;王晶;芮科慧;;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光传送网作战效能评估[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田馨;;人工智能技术与模糊推理[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党耀国;刘思峰;刘斌;;多指标加权灰靶决策模型的研究[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董j;于涵伟;何伟华;;复杂自创生经济系统的涌现分析[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曾三云;曾玲;龙君;;无偏好信息的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的TOPSIS方法[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美华;曾雪兰;李正义;;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的灵敏度分析[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瑜;;一种基于模糊变量序的语言型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英霞;李学良;;科技期刊综合学术影响力的模糊聚类分析[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9 柳星春;谭国臣;刘建军;;航空装备研制阶段技术风险分析方法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成先娟;吕跃进;占济舟;;一种区间型多属性决策的排序方法[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伟平;球磨机制粉系统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2 姜宁;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田俊莹;多种纤维混纺织物的研究——亚麻落麻/涤纶混纺织物的开发与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1年
4 王栋;熵及其在水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1年
5 苑寅秋;面向机电产品的色彩设计专家系统(MCSES)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6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7 刘沛清;挑射水流对岩石河床的冲刷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1994年
8 冯嘉礼;核电站严重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及其计算机实现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9 陆能枝;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及模糊决策方法在评估子系统的应用[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10 黄欢;模糊数及模糊度量空间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储萍;多属性决策若干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2 葛志杰;质量经济效益理论和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00年
3 于瑞红;冷却水系统中生物垢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何俊杰;船舶航向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及其仿真[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徐章艳;基于Vague集的近似推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石东;工程建设项目监理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7 许玮珑;城市干道与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8 韩安太;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模糊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9 李艳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大型水利工程工期风险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欧春平;智能算法在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建模中的应用及其软件集成体系[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治平,张全;具有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2 樊治平,肖四汉;一类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关联分析法[J];系统工程;1995年01期
3 傅国耀;[-1,1]上的模糊集及其在集对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1999年02期
4 张新华;基于SPA的同异反科研管理理论及应用[J];科研管理;1998年01期
5 张全,樊治平,潘德惠;区间数多属性决策中一种带有可能度的排序方法[J];控制与决策;1999年06期
6 唐五湘;T型关联度及其计算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1期
7 肖新平,谢录臣,黄定荣;灰色关联度计算的改进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5期
8 戴文战,邹立华,汪建章,朱金刚,周融;一种基于奖优罚劣原则的多阶段多目标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9 王坚强;一种新的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11期
10 张斌;多目标系统决策的模糊集对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贵武;;基于“奖优罚劣”的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的TOPSIS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10期
2 尤天慧,樊治平;一种基于决策者风险态度的区间数多指标决策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2年05期
3 卫贵武;姚恒申;;“奖优罚劣”的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的关联分析法[J];大学数学;2007年01期
4 卫贵武;易文德;;基于投影的区间数评价方法探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10期
5 艾正海;罗迟;;线形加权模型上的理想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6 周向红;陈海涛;;基于多指标区间数关联分析的相对隶属度方法[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尧;樊治平;;部分指标权重信息下的区间数多指标决策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8 尤天慧,樊治平;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的一种TOPSIS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9 卫贵武;;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新灰色关联分析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9期
10 王秋萍;张道宏;;模糊多指标决策的一种新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军;;指标为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2 张吉军;王云龙;;指标为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的最小隶属度偏差法[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3 张吉军;刘先涛;;区间数多指标群体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研究[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高莉;;权重为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的两种决策方法[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吴江;叶兰;;区间数多属性规范化方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高峰记;王彦;马浩静;;多指标区间决策的TOPSIS法[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钱钢;冯向前;;不确定多属性决策中区间数的排序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成先娟;吕跃进;占济舟;;一种区间型多属性决策的排序方法[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梅振国;;多指标决策的一种新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10 周文坤;;基于熵权和理想解权集成的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TOPSIS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江;基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多属性决策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朱建军;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3 王学军;群体决策中若干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叶跃祥;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一些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冯向前;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陈希;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郭瑞鹏;应急物资动员决策的方法与模型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武平;面向群评价的混合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卫贵武;几类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高岩;基于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书丽;多属性决策与集成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邢洁;考虑均衡型指标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李强;熵理论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李政文;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丛飞;指标具有期望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刘畅;基于个体与协同信息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刘志民;多指标多层次不确定性决策方法及其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8 邹正兴;区间合作对策的拓展及其解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曾智;基于区间粗糙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10 刘青;区间直觉梯形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00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50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