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门对公共决策评价标准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第三部门 公共决策 评价标准 行业协会 非营利性 民办非企业单位 过渡性 国内 部门组织 社会组织 出处:《投资北京》200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第三部门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同时也表现出了官民二重性、过渡性等特征。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尚显稚嫩的国内第三部门,对公共决策评价标准的影响日益扩大。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third sector has obtained enormous development space and opportunities, but it has also sh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ality of government and people, transition and so on. All kinds of indications show that the third sector in China is still young and tender at present. The influence on the public decision-making evaluation standard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作者单位】: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
【分类号】:D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永光;中国第三部门的现实处境及我们的任务[J];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03期
2 谢岳;后现代国家“第三部门”运动评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张守文;略论对第三部门的税法规制[J];法学评论;2000年06期
4 唐少杰;第三部门——读《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有感[J];开放时代;2000年08期
5 张莉,曹建交,风笑天;第三部门与社区福利服务[J];民政论坛;2000年05期
6 王玉明;第三部门及其社会管理功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7期
7 张尚仁,王玉明;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巫勤,顾文;第三部门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金春林;探寻共青团新世纪发展之路──在“第三部门”寻求长远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05期
10 夏义坤;试论第三部门与我国政府行政的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少平;唐祖爱;;论入世对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影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1年年会暨“加入WTO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胡象明;;关于公共部门的界定与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兼谈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A];公共管理研究(1)“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晓春;;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探析[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陈林;夏同水;刘正林;;非营利组织及其在中国的潜在形态[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何艳玲;;第三部门发展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广州市文昌慈善会的经验现察[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6 何艳玲;;第三部门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渠道的多元化[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任晓林;;政府的开放性:社会化管理的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 郭剑鸣;;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前景与现实路径——以广东公共服务业多元化发展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9 李妙颜;;构建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10 潘丽霞;;浅论第三部门与社会管理职能[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健;香港的第三部门[N];法制日报;2000年
2 陈晓春;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柏晶伟 杨良敏;为了救助弱势群体[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4 张胜军;“全球治理”——世界性的新课题[N];学习时报;2000年
5 宋华琳;从“中国OTC在线”说开去[N];医药经济报;2000年
6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刘复兴;审视教育政策的一个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唐钧;关于“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报;2001年
8 田凯;“第三部门”与中国社会福利[N];中国社会报;2001年
9 王运生;第三部门与政府职能转变[N];社会科学报;2001年
10 唐少杰(清华大学哲学系);公益组织与社会公正[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中元;全球化下非政府组织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君甫;贫困地区农民非农就业中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曹任何;治理的兴起与政府合法性重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夏义X;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方洁;社团处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朱华政;论政府干预的效率[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李宜春;安徽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庞正;法治视阈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姜智彬;以城市品牌为导向的特大活动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束顺民;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D];厦门大学;2001年
2 王雅妮;第三部门与政府腐败的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文哲;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动力机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涛;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现状分析与办学优化的对策[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红升;反思与重建:第三部门在中国[D];浙江大学;2002年
6 王青;当代政府治理变革与第三部门发展[D];西北大学;2003年
7 曹永森;第三部门: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D];苏州大学;2003年
8 王勇;市场、政府与第三部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雷炜;关于社会中介组织法律地位的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吕明再;温州商会的兴起: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范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23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52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