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问题:“齐当别”抉择模型的解释
本文关键词: 主观概率 逻辑推断 合取谬误 齐当别模型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量有关人类归因判断的研究表明,人类经常违反理性概率公理。Tversky和Kahneman(1983)使用Linda问题等特定场景的研究发现,人们系统性地表现出违反理性推断标准,判断合取事件发生概率大于其组成事件发生概率,称之为合取谬误,并用人们使用代表性启发式判断概率来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然而使用启发式观点对合取谬误现象进行解释过于模糊不清。该文首先介绍了合取谬误现象及其解释模型,然后应用Li(1994,2004)提出的不确定情形下决策理论——"齐当别"抉择模型对Linda问题中合取谬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新的解释。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on human attribution judgment show that humans often violate rational probability axioms. Tversky and Kahnemann 1983) using specific scenarios such as the Linda problem. To judge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combining events is greater than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its constituent events is called the collocation fallacy. The reason of this phenomenon is explained by using representative heuristic judgment probability. However, it is too vague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involution fallacy by heuristic viewpoi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henomenon of co-extraction fallacy and its interpretation model. Then, the decision theory under uncertainty, the "homogeneity" decision model, is applied to explain the causes of the fallacy in the Linda problem by means of Lijian1994 / 2004.In this paper, we give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reason why the coincident fallacy occurs in the Linda problem.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B842.1;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纾;艾勒悖论(Allais Paradox)另释[J];心理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方亚南;;我国无线支付的消费者感知风险及接受度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09年02期
2 张甲;;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综述[J];河套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梁哲;李纾;许洁虹;;预期理论权重函数π的由来、质疑及Tversky的阐释[J];经济数学;2007年04期
4 陈姣;史滋福;王香香;;任务情境与概率知识经验对中学生合取判断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8期
5 李纾;饶俪琳;许洁虹;;冒风险的决策者:聪明乎?糊涂乎?[J];上海管理科学;2010年03期
6 孙悦,李纾;澳门人的风险知觉与赌博行为[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7 张结海,张玲;现实理性:一个理解经济行为的框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8 李纾;;发展中的行为决策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9 毕研玲;李纾;;有限理性的“占优启发式”和“齐当别”决策模型的作为——当Allais悖论杠杆撬动了期望效用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10 李纾;谢晓非;毕研玲;李岩梅;梁哲;梁竹苑;施维;许洁虹;于窈;余松霖;;行为决策理论之父:纪念Edwards教授2周年忌辰[J];应用心理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立秋;陆勇;;合取谬误现象述评[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静;任务特征、个体特征对股民风险决策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砾卉;不同框架下的风险决策倾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苏丽娜;女性择偶过程中的决策机制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海燕;修辞性条件句的多视角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陆勇;对风险和不确定情形下决策理论—“齐当别”抉择模型的验证和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6 王虹;人格类型、任务特征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桑轲;人们更容易改变什么样的要求:底线还是目标[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建贵;社会判断中的连续性决策过程[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甲;不同信息框架下成就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姣;事件性质与主体关联性对合取判断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井水;;论启发式与灌输式的概念、关系和应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屈凤霞;试论启发式教学在电大外语辅导课中的运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年S1期
3 蔡陈聪;论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的心理效应[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杨慧;俄语阅读教学改革探讨[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许丽霞;;谈启发式的语言文字训练[J];青年文学家;2009年17期
6 王贞虎;;为速成敲一记警钟[J];教师;2010年16期
7 梁劲;关于启发式教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党彩萍,刘以榕;对我国心理咨询模式的思考[J];三明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董会平;;浅析启发式写作训练[J];英语教师;2009年03期
10 罗大同;;启发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凤荣;;主观概率的评定与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奚颖;;主观概率的提出及其确定方法[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俞文钊;;决策过程中主观概率预测分析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尹翠君;任立昭;何人可;;论设计创新思维的启发式[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5 李林;;人工语法学习中的知觉流畅性机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武建华;熊辉;;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谷宁;陶果;;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电缆地层测试器渗透率解释模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红日;阴国恩;;采纳最佳(TTB)启发式:一种简单的决策信息搜寻策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丁相平;;启发式在孔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陈晓平;;略论概率与归纳——兼评莫绍揆教授的归纳观[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丽君;闪烁现象有了理论解释模型[N];科技日报;2010年
2 顾永强邋王学忠;低阻油层解释模型的建立与应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那罡;Avira看好启发式杀毒模式[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4 胡作玄;不确定世界的确定的数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杨昌斌;走出统计误区 辨清统计真谛[N];中国信息报;2002年
6 特派记者 王康;“活力社会”的系统性优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上海海成投资公司 韩洪宇;细化交易行为 量化市场因素[N];期货日报;2007年
8 佘传奇 汤益民;股指期货风险的估测研究[N];期货日报;2007年
9 姜以钢 许武 杨碧云;浅话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运用[N];咸宁日报;2009年
10 上海中财期货 续剑锋;近水楼台先得月[N];期货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管理决策中的个体认知偏差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2 王磊;求解工件车间调度问题的一种高效近似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林;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湛;心理信息工程学的理论构想及应用实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温嘉佳;Web服务组合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6 冯廷勇;一种不确定情境中决策过程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吴明录;多层油藏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方法[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黄玲;全球商务环境下的带转包采购计划模型与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刘颖;基于最优搜索理论的流域事故性污染源搜索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赵s,
本文编号:1525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52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