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0 10:41

  本文选题:公众参与 切入点:公共政策 出处:《理论探讨》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共政策的公众价值导向性、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代理人失范行为的预防、国家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要求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当前存在着政府与公众缺乏互信、公众参与的意识与技能的不足、参与的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机制的短缺等影响公众有序参与政策制定的问题,应从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参与能力、建立开放的政策制定模式、完善法律法规等入手,优化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
[Abstract]:The public value ori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the democratization and scientization of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the prevention of agent misconduct, and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require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policy formulation in an orderly manner.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mutual trus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he lack of consciousness and skill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lack of open channels of particip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which influence the orderly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in policy making. The method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policy formulation should be optimized by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participation, establishing an open policy making model and perfe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视阈下乡镇政府决策伦理与制度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08SJB6300037)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莉;;略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J];重庆行政;2005年06期

2 孙枝俏;王金水;;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度化的价值和问题分析[J];江海学刊;2007年05期

3 郭涛,李莉颖;公共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困境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05年10期

4 李桂玲;;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陆敬筠;仲伟俊;梅姝娥;;电子公共服务公众参与度的实证分析[J];情报科学;2008年02期

6 李朝智;探索政府公共决策的多元化机制 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魏福明,郑桂杉;政治文明视野中的公民参与[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常征;“公共管理与公众参与”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张富良,刘书英;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河南省Z县村支书、村主任现状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晏辉;;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4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朱金瑞;全荣花;;企业安全发展的伦理意蕴[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春萍;叶幸男;;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经济发展[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靳凤林;;简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特殊性[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粟茂,向淼;第三部门兴起对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胡冶岩;论行政领导的公共服务理念及其变革[J];党政干部学刊;2004年07期

3 李瑞昌;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众参与公共决策[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李郁芳;公共决策听证与政府规制失灵的防治[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庄德水;新时期群众监督的政治文明视角[J];理论与改革;2003年03期

6 李玲玲;公共决策主体体系分析——基于三元整合理论的视角[J];理论探讨;2004年05期

7 刘勇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兰州学刊;2004年03期

8 丁煌;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J];政治学研究;1999年01期

9 胡广伟,仲伟俊;政府网站建设水平调查和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响;李正明;;电子政府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广伟;电子公共服务战略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驰杰;;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2 张晓兰;;浅析网络传播视阈下的公共政策制定[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3 甘彪;;土地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土地;2011年08期

4 施蔷生;;“后世博”时代上海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领导之友;2011年06期

5 曹艳;;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6 徐砚梅;;城市规划建设呼唤“公众参与”[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07期

7 郭达;;化解拆迁矛盾还需公众参与[J];党政论坛;2011年06期

8 闫坤;刘新波;;中国公共财政理论发展研究综述与评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李春景;;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国家科技重大决策的建议[J];创新科技;2011年07期

10 马丽;;周珂:公众参与是唯一的出路[J];法人;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2 徐元善;居欣;;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蔡爱平;;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规则:正式程序[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邱鹏飞;雍国玮;郝思特·绍尔;;德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两阶段公众参与[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姜莉;彭高峰;向科;;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再认识[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陈润羊;花明;;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7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王佩儿;周琼;;宁波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刘明;唐春媛;;试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苏美蓉;刘仁志;程红光;杨志峰;;关于深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 陈 剑;完善社会管理与完善公众参与[N];人民日报;2006年

2 上海大学教授 李友梅;推进社会变革中的公众参与[N];解放日报;2011年

3 胡湖;公共政策应走向与“媒体民意”互动[N];贵阳日报;2006年

4 曾革楠;公众参与体现政府开放与为民精神[N];光明日报;2006年

5 吴小丽 严成武;信息技术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珞珈山;土地规划应吸引公众参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7 曲格平;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2005年

8 曲格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筝术;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叶美静;公众参与 企业反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苏蕾;从强公共性到弱公共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兆鑫;政策协商初论[D];吉林大学;2009年

5 马青;县域内义务教育管理公共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黄海艳;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刘雪华;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一种公共权力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雪;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张德宝;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消极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晓霞;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徐书平;西藏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藏大学;2008年

5 曾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继亮;我国第三部门的公共性:危机与救治[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邹俊;基于服务型政府理论的政策公众参与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于翔;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任剑炜;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机制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张艳辉;网络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合法性[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2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592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