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多指标决策的一种新方法
本文选题:多指标决策 + 增长程度 ; 参考:《预测》2000年04期
【摘要】:针对时序多指标决策 (或评价 )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由该方法所得出的方案排序结果 ,不仅考虑了各指标的好坏程度 ,而且还考虑了各指标的增长程度。
[Abstract]:A new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ime series multi-index decision-making (or evalua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method not only consider the quality of each index, but also consider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each index.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6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6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60 0 0 0 6) 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971 0 2 3)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樊治平,肖四汉;一类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关联分析法[J];系统工程;1995年01期
2 史晓新,夏军;时序多目标决策的灰色系统优选理论模型[J];系统工程;1997年02期
3 王坚强;动态多指标系统增长决策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9年07期
4 杨益民;有时序多指标决策的满意度矩阵法[J];预测;1997年01期
5 王应明;序时多指标理想点决策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软科学;199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治平,韩朝;动态多指标决策的一种分析方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2 官建成,张华胜;界面管理水平评价的灰色聚类方法与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冯荣丽;欧迪飞;彭朝晖;;市场占有率分析-马尔可夫理论实证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郭亚军,潘建民,曹仲秋;由时序立体数据表支持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赵冬梅,郭耀煌,陶章华;多目标动态规划问题的非劣矩阵解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6 刘金福,洪伟,何宗明,吴承祯;应用集对分析法优选杉木复合经营模式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樊治平,肖四汉;一类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关联分析法[J];系统工程;1995年01期
8 史晓新,夏军;时序多目标决策的灰色系统优选理论模型[J];系统工程;1997年02期
9 叶飞,孙东川;序时多指标决策的夹角模糊优选法[J];工业工程;2000年03期
10 查金茂;灰色动态综合评判模型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朝;樊治平;;动态多指标决策解析的新方法[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王坚强;;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登峰;复杂模糊系统多层次多目标多人决策理论模型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5年
2 洪振杰;群体和多目标决策的理论、方法及大气传播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3 孙康;n人合作博弈理论、方法及其在战略联盟上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宋光兴;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5 廖貅武;不完全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小平;服务企业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陈彦如;ITS指挥系统的满意优化理论及列车运行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裴胤;基于WIDSS的火箭发射装置虚拟样机设计及动力学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9 肖智;基于软信息的软决策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高清东;复杂供矿条件矿山技术指标整体动态优化系统及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仕宽;不同风险偏好下的最优投资组合的决策与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汪淑娟;兼容度评价遗传优化系统在城市系统工程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肖艳颖;津冀区域联合系统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4 阎向民;基于IDSS的复杂机械系统模块化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汪焰恩;基于生物基因的智能CAD创新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何海;灰色动态建模技术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何波;不完全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魏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灰色数学模型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苏志欣;加权灰色关联理想解法在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周向红;不确定环境下的语言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治平;多属性决策的一种新方法[J];系统工程;1994年01期
2 樊治平,肖四汉;一类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关联分析法[J];系统工程;1995年01期
3 唐五湘;T型关联度及其计算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1期
4 肖新平,,谢录臣,黄定荣;灰色关联度计算的改进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5期
5 马云东,朱柏石;多目标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化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0年01期
6 王坚强;一种新的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11期
7 李登峰,陈守煜;时序多目标决策的模糊优选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4年03期
8 肖新平,李为政;有时序多指标决策的关联分析法及灵敏度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5年08期
9 朱湖根,梁国才;有时序与非时序系统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信息与控制;1992年03期
10 陈守煜;赵瑛琪;;模糊优选(优化)理论与模型[J];应用数学;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尧;樊治平;;一种具有不完全信息的多指标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姜广田;樊治平;刘洋;张晓;;一种具有正态随机变量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9年08期
3 高阳;陈常青;;一种基于ELECTRE排序的简化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6年10期
4 张尧;樊治平;;一种基于残缺语言判断矩阵的群决策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7年03期
5 郭强;郭耀煌;郭春香;;基于模糊相似度的群决策方案排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樊治平,胡国奋;模糊判断矩阵一致性逼近及排序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0年03期
7 尤天慧;樊治平;俞竹超;;一种具有序区间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张尧;樊治平;;权重信息不完全的不确定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张晓;樊治平;;一种基于随机占优准则的多指标多标度大群体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2010年02期
10 张尧;樊治平;;基于风险态度因子的不确定语言多指标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怡;魏勇;熊常伟;;时序多指标决策的一种新的灰色关联决策[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继彬;李甜甜;;一种模糊判断矩阵满意 一致性判定的新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昭旭;韩敏;;基于顺序统计量的多属性决策方法[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光兴;邹平;;多属性组合决策法研究[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邸强;朱建军;刘思峰;郭倩;方志耕;;基于两类残缺偏好信息的交互式群决策方法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泽水;;基于指标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A];第二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董玉;;设备更新随机性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应用[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陈美华;曾雪兰;李正义;;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的灵敏度分析[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申;;一种使用属性偏好信息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高峰记;王彦;马浩静;;多指标区间决策的TOPSIS法[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河;基于非线性复杂系统观的ANP决策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吴坚;基于OWA算子理论的混合型多属性群决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3 姜广田;解决随机多属性决策问题的若干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姚绍文;基于可信性理论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D];天津大学;2010年
5 张俐;面向概念设计方案选择的协同决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和媛媛;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方法与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陈岩;基于语言信息的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朱佳俊;不确定可拓群决策优化方法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0年
9 陈可;基于不确定模糊判断矩阵及序关系的群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燕蜻;混合型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的评价及灵敏度分析[D];东华大学;2008年
2 丛飞;指标具有期望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陈美华;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及灵敏度分析[D];广西大学;2008年
4 冯鑫;一种多目标组合群决策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白萨茹拉;两种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模型及其灵敏度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吕琳洁;多属性决策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刘益凡;基于模糊集和随机统计理论的不确定信息群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君;信息不完全的灰色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李福恒;有偏好信息的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志民;多指标多层次不确定性决策方法及其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6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77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