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求团结
本文选题:“和而不同” + 领导集体 ; 参考:《领导科学》2003年04期
【摘要】:正 孔子在《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仔细想来,这句话今天对科学处理人际关系、搞好领导集体内部的团结仍具有很大益处。对于一个领导集体而言,“和”即团结一致。提到团结,有些人就会调强要消除杂音,口径一致,好像只要存在不同,就不会协调和谐,就会削弱团结,看不到不同在团结中的重要作用。现实中,一些表面上十分团结的班子,内部却松弛涣散,虽听不见什么杂音,却也
[Abstract]: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fucius said, "A gentleman is reconciled but different." If you think about it, it still has great benefits for scientific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unity within the collective leadership. For a collective leadership, "harmony" is solidarity. When it comes to unity, some people will adjust and eliminate murmur and have the same caliber. It seems that as long as there are differences, there will be no coordination and harmony, which will weaken unity and fail to see the important role of differences in unity. In reality, some seemingly United teams are loosely organized inside, and though they can't hear a noise, they can't hear it.
【作者单位】: 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学党委
【分类号】:C9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一介;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J];理论学习与探索;1997年03期
2 李春林;论领导班子结构科学化[J];理论探讨;1998年01期
3 王映松;和合文化与财政管理[J];四川财政;1998年01期
4 叶舒宪;“和而不同”看加拿大[J];神州学人;1998年02期
5 费孝通;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1期
6 周桂钿;“和”式全球化[J];中国改革;2001年11期
7 阎忠智;“和而不同”思想与领导思维创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杨善林;“和而不同”求团结[J];领导科学;2003年04期
9 ;大合奏[J];企业研究;2003年18期
10 董希望,蓝蔚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讨论会综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路涛;;费孝通认为,“和而不同”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道路[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王京;;费孝通认为,传统文化对促进和平共处有启发意义[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费孝通;;多元一体 和而不同[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张敏;;费孝通认为“和而不同”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道路[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人民政协报》关于中期会议的其他报道[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张小兰;;光大“和而不同”的理念——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二000年中期会议在京召开[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胡天祥;;弘扬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之一[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8 黄富峰;;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兼论其在祖国和平统一中的作用[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孙凯飞;;东方智慧和21世纪人类的生存发展[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10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存生在主论坛暨开幕式上的致辞[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海燕;共同谋求广东的和谐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张幼琪;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N];贵州日报;2004年
3 裘沛然(作者系上海市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文史馆馆员、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N];解放日报;2004年
4 冯之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N];解放日报;2004年
5 弓克;论和谐社会(一)[N];吉林日报;2004年
6 傅振国;吸取孔子智慧 解决当代问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7 鲍宗豪;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建设[N];北京日报;2005年
8 宋福生;特色文化:会展崛起之魂[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贵州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贵和”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贵州日报;2005年
10 吉方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媒体责任[N];黄山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彤昊;建造研究批判[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旭;从三代领导人对世界和中国的认识看新中国外交观念的演进[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李鲜;中国古代的“和”、“同”观与当代文化多样性问题[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纯生;论道德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志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价值冲突与我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卫华;西方汉学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背景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贾飞;中西方人物绘画线性造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曲国艳;中国人“和为贵”的观念[D];外交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940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94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