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试论社会预测的主客体互动反射性原理

发布时间:2018-06-16 22:46

  本文选题:社会预测 + 主体 ; 参考:《预测》2003年01期


【摘要】:以往对社会预测基本原理的研究忽略了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 ,即社会预测的主客体互动反射性原理。这一原理是由社会预测与自然预测的根本性区别决定的 ,因而是社会预测必须遵守的一个方法论原则。本文以实证分析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式 ,阐释了社会预测客体因应现象的普遍性 ,以及社会预测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反射性现象 ,进而揭示和论证了社会预测的主客体互动反射性原理。
[Abstract]: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ocial prediction have neglected one important basic principle, namely, the principl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of social prediction. This principle is determined by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social prediction and natural prediction, and therefore is a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 that social prediction must abide by. By combining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theoretical deriv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universality of social predic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prediction subjects and objects. Furthermore, it reveals and demonstrates the principl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teraction reflexivity of social prediction.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C9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家贵;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伍俊斌;评波普尔历史哲学的三个核心观念[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周祖成;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述评[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胡高飞,刘霞;哈耶克文明生成模式论简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6 吴翔;;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思想述评[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7 董学文,金永兵;论文学理论学科的定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曾国安;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多元化问题的思考[J];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9 阎耀军,王学伟;为社会预测辩护——论社会预测与自然预测之间的重要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10 张进,高红霞;论新历史主义的逸闻主义──触摸真实与“反历史”[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在中国的反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8 季涛;法律之思[D];浙江大学;2007年

9 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马德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巧兰;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肖娜;论贝尔纳学派的科学学[D];湘潭大学;2001年

3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曾锋;轮回:意识无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方林;论哈耶克的普通法法治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阳建国;人类自由的绪论:波普尔非决定论思想的道德之维[D];中南大学;2003年

7 程如心;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困惑与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王为东;当代中国技术创新的误区及其根源和对策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9 潘斌;社会预警的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储智勇;批判理性的意义及其限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28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028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