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实施批评应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10-29 08:35

[Abstract]:......
【作者单位】: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分类号】:C9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干超;批评机制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2期

2 宁德煌,张晓霞;论管理者的批评艺术[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3 孙英魁;领导者怎样批评人[J];领导科学;1996年12期

4 张友富;批评下属“三三法”[J];领导科学;1999年09期

5 鄢茂生;寻找恰当的批评方式[J];冶金政工研究;2002年05期

6 王新钦;领导批评的善后艺术[J];领导科学;1998年04期

7 ;批评也是一种待遇[J];中国公务员;2002年05期

8 金永江;批评比策划更可贵[J];连锁与特许;1998年03期

9 张申清;忠言悦耳利于“闻”[J];领导科学;2000年11期

10 常青,贵友,建功;怎样实施批评[J];领导科学;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胡爱华;;家庭教育方法的改变是转变学生个人行为偏差的有效途径——从小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辅导实例[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梁凯军;;试论在现行民事诉讼程序框架基础上实行简便审判程序的可行性[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5 刘锐;;舆论监督稿件要与当事人见面,,福兮?祸兮![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乔聚祥;岳新民;;指骨骨折误鉴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郭兵;徐红平;崔建华;;谈心理测试的质量控制附35例报告[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倪同木;;诚信的实证[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杨鹏飞;翟廷立;;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与学科建设的实证分析——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路冰辉;李对红;;充分体现当事人地位 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拉堂 吕永振;农村药企推行GSP要三结合[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张益民;做到“三结合”办好馆藏陈列展[N];中国档案报;2003年

3 江苏兴化实验小学美术组 仇越;三结合 提高美术欣赏能力[N];美术报;2004年

4 刘奋强;宁夏工商“三结合”促进再就业[N];中国工商报;2003年

5 刘志均;蒲县接受批评集中整治小煤矿[N];中国煤炭报;2000年

6 记者 姚晨奕 罗定英 通讯员 程欲民;崇仁法院诉讼调解三结合[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记者 崔刚 通讯员 姜守员 济宁;统计分析要做好“三结合”文章[N];中国信息报;2004年

8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中心 刘玉宁 博士;慢性肾炎的三结合治疗[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9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中心 刘玉宁 博士;慢性肾炎的三结合治疗[N];科技日报;2001年

10 记者 姜敏 陈孟阳;他们在这里感受真情接受批评[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力;民事诉讼构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杨运涛;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法律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蓝冰;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韩红俊;释明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8 尹丽华;刑事上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边媛;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鲁哈达;律师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永强;论当事人质证[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谭彬;论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李亚妮;当事人证据收集权的程序保障[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陶传贵;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重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徐剑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构思[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6 徐大伟;论民事举证责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费会平;试论民事举证责任及保障机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8 杨竞辉;跟单信用证当事人法律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9 申进;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处分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汪军;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调查取证权[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7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297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7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