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值为区间数的变权综合决策方法
[Abstract]:For the multi-attribute uncertain decision-making problem with attribute value of interval number, four groups of real vectors are defined by interval vector,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al state variable weight vector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real state variable weight vector and the above-mentioned four groups of vectors. From this, the variable weight formula of interval number is obtained, and then the comprehensive decision model of interval number variable weight is established. Finally, an example of applying interval number variable weight synthetic decision-making model is given.
【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德清,李洪兴;状态变权向量的性质与构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侯海军;谷云东;王加银;;由某些函数构造的状态变权[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5年04期
3 李洪兴;因素空间理论与知识表示的数学框架(Ⅷ)─—变权综合原理[J];模糊系统与数学;1995年03期
4 李洪兴;因素空间理论与知识表示的数学框架(X)──基于因素空间的神经元模型[J];模糊系统与数学;1996年04期
5 李德清,李洪兴;变权决策中变权效果分析与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J];控制与决策;2004年11期
6 李德清,谷云东,李洪兴;关于状态变权向量公理化定义的若干结果[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7 张全,樊治平,潘德惠;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中区间数的一种排序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05期
8 李德清,崔红梅,李洪兴;基于层次变权的多因素决策[J];系统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9 徐泽水,达庆利;区间数排序的可能度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方霞;陈华友;;确定区间数决策矩阵属性权重的方法——熵值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何如海;叶依广;;基于模糊理论的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李赣湘,杨成梧;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模糊神经Petri网模型[J];兵工学报;1998年03期
4 黄景德,王兴贵,王祖光;基于模糊评判的装备故障预测模型研究[J];兵工学报;2001年04期
5 于剑,程乾生;模糊划分的一个新定义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6 潘紫微,徐金梧;一种用于模式分类有监督的模糊ART神经网络[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李洪兴;数学神经网络(Ⅳ)──离散型反向式神经网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8 李洪兴;数学神经网络(V)──某些数学方法的神经网络表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9 李艳平,李洪兴;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关系方程解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苗志宏,李洪兴;基于内变换的模糊关系方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军丽;;制度之技术哲学探究[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2 张吉军;;基于可能度的区间数排序方法研究[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戴敦敬;李德清;;一个基于状态效用的加权综合决策模型[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中兴;张绍林;王根杰;;一种基于投影的多属性决策方法[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许叶军;;权重信息完全未知的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的一种新方法[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峰记;徐小华;袁敏;;区间决策研究[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周文坤;;基于熵权和理想解权集成的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TOPSIS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皓;刘洋;姜广田;;一种具有多种形式信息的多目标指派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改丽;史文雷;郭欣荣;;区间数排序的一种新方法[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奇成;;一种混合型判断矩阵的相容性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党;灰色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赵天绪;集成电路缺陷分布模型和容错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3 杜文吉;模糊控制系统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4 郭刚;股票智能预测决策研究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5 董建华;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6 姜宁;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曹恒;基于模糊逻辑的内燃机车大功率柴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刘海龙;动态环境下分布式智能系统的任务协作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10 陆能枝;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及模糊决策方法在评估子系统的应用[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国;煤炭枯竭期城市—阜新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2 王虎;基于频谱分析和模糊神经网络的轨道病诊断仪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3 徐章艳;基于Vague集的近似推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建华;基于属性论高考招生模型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赵金宪;啤酒发酵过程微机监控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6 鞠红梅;L—fuzzy集的截集与凸模糊子集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孟丹;基于事例推理的检索与推理模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杜春娟;模糊范畴,模糊拓扑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文军;拓朴群上的超拓扑群[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10 陈颀;烟叶复烤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兴;因素空间理论与知识表示的数学框架(Ⅱ)──因素的充分性与概念的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2 李德清,李洪兴;状态变权向量的性质与构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鲁风菊,谷云东;关于均衡度与变权的注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崔红梅,谷云东,孙魁明,李洪兴;关于状态变权公理体系的注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侯海军,谷云东,王加银;状态变权的一些性质与某些构造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洪兴;因素空间与模糊决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7 李洪兴;数学神经网络(I)──神经网络的插值机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8 李洪兴;因素空间理论与知识表示的数学框架(Ⅰ)──因素空间的公理化定义与描述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9 樊治平,郭亚军;误差分析理论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问题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10 李洪兴;综合分析[J];模糊系统与数学;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更;;基于模糊相似优先比决策的讨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8期
2 颜红艳;张飞涟;王燕;邓永红;;Partnering项目合作伙伴选择的群组决策方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方宝红;张细香;杨保安;吴良;;基于二元语义判断矩阵的群体决策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冼康;奉全胜;;建立系统模型提高干部决策能力[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5 孙坚;;论公共危机中领导者决断力的提升[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6 姚绍文;;多属性决策的模糊理想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良;;集对分析模型下的群组决策方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刘奇志;;用乘积进行合成排序网络的决策分析方法[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冯俊文;顾昌耀;;基于资源约束的R&D项目选择模型及其决策方法[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高玉波;;传统BORDA数决策方法的几点改进[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郑伟;张欣翼;颜廷富;;一种基于信息论的动态决策方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田玉楚;吕勇哉;;信息熵测度及其在风险决策中应用[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宋光兴;邹平;;多属性组合决策法研究[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董景荣;;R&D项目中止决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孙宏才;;序[A];决策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韩建超;;模糊决策专家系统FDES[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宁;多重目标:关于现代决策方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6年
2 保罗·纳特 鲍娜 辛利华 罗纳;决策失败成为焦点[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3 刘文瑞;商鞅变法的决策思考[N];医药经济报;2008年
4 景素奇;五种决策 五种效果[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5 吴杰 王博凡;浅谈领导决策的方法和艺术[N];协商新报;2008年
6 常叶青;中西方决策思想之比较[N];财会信报;2006年
7 卢得祥 郭根会;小议决策理念[N];西藏日报;2006年
8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林振平;贯彻科学发展观 提高领导决策水平[N];福建日报;2008年
9 元真 沈建平 张良;现代企业发展须重视科学决策[N];经理日报;2003年
10 厉以宁;新型企业家的四项标准[N];中国文化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媛;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与选择的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孙永河;基于非线性复杂系统观的ANP决策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雪华;两种层次结构化决策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AHP与AIM[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姚升保;风险型多属性决策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刘成明;多属性行为决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彭怡;动态群体决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李为相;基于区间数的不确定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陈希;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廖貅武;不完全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肖智;基于软信息的软决策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跃;基于模糊理论的设备多目标维护决策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金涛;基于博弈论的群体决策方法选择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常青;多属性组合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孙晓东;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几种决策方法及其应用[D];青岛大学;2006年
5 戴彬;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灰色关联决策方法及其程序实现[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6 韩路英;二层决策问题的研究及区间决策方法的应用[D];燕山大学;2010年
7 熊文涛;几种多属性决策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小丽;毛泽东邓小平决策方法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茅亮;面向综合集成研讨厅的风险决策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陈美华;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及灵敏度分析[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45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44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