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基于时域与时间间隔视角的疲劳驾驶检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12:59
【摘要】: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导致人员非正常伤亡的主要原因,而超过40%的重大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疲劳驾驶有关。研究疲劳驾驶检测技术是减少因疲劳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途径,对交通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频交通数据已逐渐成为常态,因此本文分别从时域(现有研究视角)和时间间隔(基于交通数据的高频特性)的角度对实车驾驶实验数据进行疲劳驾驶的识别,通过量化模型客观分析驾驶行为特征的变化,结合随车观察员对驾驶员面部特征的主观判断来识别驾驶状态。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驾驶行为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对正常和疲劳(随车观察员实时主观判断)两种状态下的驾驶行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顺序浮动后向选择算法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构造样本特征集,以做疲劳驾驶行为识别研究。其次,从时域的视角出发基于信息融合方法和灰区间聚类方法对实车驾驶数据做疲劳驾驶行为识别研究。本文提出针对实车驾驶数据采用加权投票K-近邻(KNN)方法进行单特征决策层融合后的疲劳驾驶行为检测,同时采用朴素贝叶斯方法对多个驾驶行为特征进行特征层融合后的疲劳驾驶行为检测。针对数据有部分异常或缺失的样本,提出区间灰数填补技术对其进行填补,运用灰区间聚类方法做疲劳驾驶行为检测。分析表明贝叶斯方法比加权投票KNN算法的识别效果稍好,区间灰数填补后的灰区间聚类方法识别准确率也较高,能够有效的利用有缺失数据的信息。最后,从时间间隔的视角基于Grey-LogACD耦合模型研究车速变化持续期与疲劳程度的关系。本文提出车速变化持续期的概念来刻画车速变化状态,运用经典自回归条件持续期模型(ACD)来对车速变化持续期的波动进行拟合,将疲劳程度因子引入LogACD模型中,考虑到车速变化持续期的灰色特性,运用分数阶灰色模型对模型残差进行修正,建立Grey-LogACD耦合模型研究车速变化持续期与疲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Grey-LogACD耦合模型比LogACD模型对车速变化持续期的波动拟合效果更好,随着疲劳程度的提升,车速变化持续期的均值也会越来越大。
【图文】:

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学者


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在 2017 年第一季度已突破 3 亿辆,机动车的增加不仅使交通更加拥挤,还带来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增长[1]。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开始密切关注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据相关机构统计,,2015 年有记录的道路交通事故我国共发生约 21万起,造成约 5.8 万人死亡以及 10.7 亿元的财产损失[2]。根据有关机构发布的信息,2016 年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丧生约 4.1 万人,图 1-1 为 2016 年我国各类非正常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道路交通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 78.8%[3]。水上交通铁路路外民航农机其他

线图,实验路,线图


123( 1)/4( 1)/2 ,3( 1)/4Q NQ NQ N = + = + = + 四分位间距是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用以表现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受大误差(离群点)的影响。其计算如下:3 1IQR = Q Q,式中,N 为采样点数。.3 驾驶行为特征提取本次试验共包括驾驶员 35 名,所挑选的驾驶员年龄段在 40 岁以上 55身体情况较好,无不良嗜好或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大部分实验人员有年的驾驶经历,眼部状况良好,基本无近视情况,且进行实验前未饮酒意识有作用的药物。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廷军;;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年10期

2 李进伟;;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探究[J];南方农机;2018年14期

3 ;分心驾驶如此危险 为何屡禁不止[J];汽车与安全;2016年10期

4 曹曦文;孔尧;储晓祥;王心浩;郎博勋;宋雪桦;;基于大数据驾驶行为分析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23期

5 周桐;陈渝光;李雨宣;;考虑延迟驾驶行为的跟驰模型(英文)[J];机床与液压;2016年24期

6 张琦;吴超仲;张晖;;我国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区域差异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6年06期

7 周桐;郑林江;刘卫宁;;考虑预估驾驶行为的跟驰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8 陈恺;何康乐;尚进;董亚波;;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高速公路异常驾驶行为检测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09期

9 毛正涛;张金喜;;基于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数据的驾驶行为识别建模与应用[J];汽车与配件;2017年17期

10 伍毅平;赵晓华;陈晨;姚莹;荣建;;生态驾驶行为特征甄别及反馈优化方法研究[J];交通工程;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碧莹;瞿炜娜;孙向红;张侃;葛燕;;中国驾驶员亲社会驾驶行为与人格的关系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杨硕;杜煜;杜晨;张永华;张汇;;驾驶行为研究方法综述[A];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17年第二十一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7年

3 李勇;谭红英;刘丹平;;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客车不安全驾驶行为智能分析[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苑盛成;刘奕;王刚桥;刘艺;张辉;;基于多主体的交通疏散仿真驾驶行为元模型架构研究[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丁靖艳;郑全全;;关于侵犯驾驶行为的若干问题[A];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张翔;何汉武;胡兆勇;王鹏;;虚拟交通环境下自主汽车智能驾驶行为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孙超;严治;邵源;;深圳市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评价分析研究[A];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8年

8 冀杰;彭和;迟文俊;唐梦柔;;基于危险势能场的车辆避障驾驶行为决策分析[A];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Volume2)[C];2015年

9 董旭;卢秀玲;;公交车司机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郑婷婷;瞿炜娜;张侃;葛燕;;对安全的注意偏向与驾驶行为安全性的关系[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张维欣 本报记者 肖舒楠;63.1%的人期待加大惩处违规驾驶行为[N];中国青年报;2012年

2 记者 张鹿园;五大不文明驾驶行为,你有吗?[N];包头日报;2018年

3 记者 冯娜娜;“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呼之欲出[N];中国保险报;2018年

4 记者 张晓鸣;人脸识别全覆盖监管司机驾驶行为[N];文汇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殷泓;交通文明,没有旁观者[N];光明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简工博;“最严交规”今实施[N];解放日报;2017年

7 记者 吴艺;上海新版“交规”明日施行 执法细节有“说法”[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7年

8 本报记者 刘\

本文编号:2696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696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