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基于对分课堂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09:43
  针对目前统计学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畏难和现有改革方案失效三方面问题,基于对分课堂模式,提出适合中国本土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模式,首先重新分配了师生任务;其次,提出教学改革内容,包括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阶段,讲授、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五个活动;最后,提出了统计学教学问题设置的三个层次类型。在大数据时代下,为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提供可行的方案。 

【文章来源】:教育现代化. 2019,6(8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对分课堂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对分法模式实施框架

框架图,任务单,课堂,教师


的是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成,而非为了创新而创新。对分课堂模式可以避免《统计学》教学改革浮于表面,真正将改革落在实处。四基于对分课堂的统计学改革内容(一)师生任务改革对分课堂模式重新分配了师生任务,形成新的教师、学生任务清单。教师除了进行讲授之外,还需设置任务、整理学生的疑惑、组织课堂、总结表现、答疑、自我反思等;学生除了上课听讲,下课完成作业外,还需预习新知识、完成小组实践类作业、讨论总结,自我反思等。教师、学生任务更加丰富,并且不同的阶段要完成的相应的任务,具体如图2所示。(二)教学流程改革对分课堂分为三个阶段(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五个活动(讲授—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及隔堂对分原则,融合了传统讲授课堂“讲授—练习”及西式讨论课堂“自学—讨论”流程。具体如表1所示。1.讲授阶段。除了第一次课以外,每堂课的第1节用于讨论教师前一次课布置的问题,第2节用于教师讲授新内容。第一次课的第1节,教师介绍对分课堂的理念、特点、流程、考核方式,并布置分组,要求学生做好准备积极参与。传统讲授式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详细、系统的讲解章节知识点,而对分课堂模式要求教师精讲留白。教师仅做引导式、框架式讲授,讲解逻辑结构及重点、难点,如同运用我国传统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留白,教师画出树的主干,让学生添加枝叶,给学生独自思考、探索的空间。2.内化吸收阶段。在讲授阶段和讨论阶段之间,学生需要完成作业任务。首先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独立安排学习时间、地点。独立学习内容包括预习和复习。图1对分法模式实施框架图2对分课堂下教师、学生任务单

学生,课堂,课前预习,成果展示


师设置恰当的问题是对分课堂成功的关键。问题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问题须围绕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的而设计,不能偏离教学的重点,为了迎合学生而随意设计。第二,设计问题应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结构,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既要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又要激发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第三,问题尽量与现实联系密切,提供真实数据、真实事件,抛弃让学生仅通过练习册深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学》的现实用途。问题设置应循序渐进,有引导作用,这样有助于知识迁移。可设置三个层次的问题(图3),以“数据的搜集”章举例说明。第一个层次为常识性问题,是学生在课前预习后基本上能够回答的问题,如“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第二个层次是重点及难点问题,是对分课堂中教师需要讲授的部分,例如“造成数据误差的原因有哪些?你能消灭误差吗?”;第三个层次是综合问题,也是学生需要课下自学及小组讨论的部分。该层次问题应设置实践情境,既要涉及教学章节知识点,也要调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例如“某企业想了解某产品的消费者满意水平,请帮助该企业设计一份数据搜集方案。”图3教师问题设置的三个层次五结论在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课程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表1基于对分课堂的《统计学》教学流程及特征流程活动内容活动特征学生教师第一阶段讲授知识点讲解课前预习,认真听讲精讲留白第二阶段内化吸收独立学习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提出问题项目作业小组学习组内讨论,答疑,汇总,成果制作课下指导,答疑,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开展工作第三阶段讨论组间讨论分享,启发引导,组织,课堂管理成果展示小组成果展示,答辩,质疑,答疑点评,归纳,鼓?


本文编号:3487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3487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