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非均匀交互观点动力学的智能体建模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6 02:16

  本文关键词:非均匀交互观点动力学的智能体建模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观点演化 智能体建模 社会网络 一致性 两极分化 持续波动 同质性 偏好性行为


【摘要】:人们几乎所有的决策行为都会受他们自身的观点影响,因此研究人们观点形成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观点动力学通过研究决定个体观点改变的基本规则来分析群体观点演化趋势和集群行为。近年来,观点动力学已经发展成一个比较热门的交叉学科之一,其吸引了许多来自社会物理学、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与系统控制科学等不同领域学者们的注意。他们提出了各种数学模型用来刻画和分析观点动力学特性,但是这些模型只考虑了影响人们观点形成的个别因素,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人们观点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观点动力学的研究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一般而言,个体观点的改变是由个体本身的内在特性、个体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以及个体所获得的交流信息共同影响的结果。本文在现有的观点演化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个体行为分析的实证研究结果,建立新的演化模型,用来刻画个体观点演化动力学行为。本文主要研究了群体观点的一致性、两极分化和持续波动这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社会网络结构对群体观点演化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针对现实世界中总存在一些个体比较保守、不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另一些个体比较开明、易于改变自己的观点,我们将个体分别划分为开明型个体、适中型个体和保守型个体三类,同时引入一个自信系数将个体自身的观点值独立出来,给出改进的HK模型。模型中假定个体的观点值为区间[0,1]上的连续实数,开明型个体、适中型个体和保守型个体的信任半径分别均匀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有界信任区间。研究结果表明,开明型个体并不能有助于群体最终观点达到一致,甚至还会使群体的最终观点出现更多分歧;开明个体并不能一直加快群体观点的收敛,只有当开明个体的数量足够大时,才可以提高群体观点的收敛速度;如果群体中保守型个体的数量固定,随着开明型个体比例的增大,最大观点簇的相对大小沿着一个类似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曲线变化,并且当群体中开明型个体的数量与适中型个体相当时,最大观点簇的相对大小达到最小值。其次,考虑个体的偏好性行为和同质性特性对群体观点演化的影响,给出一个新的观点演化模型,研究群体观点的两极分化问题。该模型中每个个体的观点由有限个论元组成;基于说服论元理论(persuasiveargumenttheory),个体每次与其交流邻居交换的是其中的一个论元,而不是具体的观点值;基于改进的urn模型刻画个体的偏好性行为。通过理论分析表明基于该模型群体最终观点会出现完全一致或是两极分化两种情况,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在不同社会网络结构下个体的偏好性行为和同质性特性对群体观点最终出现两极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偏好性行为和同质性特性都不仅会使群体最终观点出现两极分化,同时还会加快群体观点演化的收敛速度;在完全图网络中,个体的同质性特性是群体最终观点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如果个体的同质性强度为0,则群体最终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几乎为0,而在ws小世界网络、空手道网络中,由于网络中的节点相对孤立,即使个体的同质性强度为0,群体最终观点仍然比较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在ws小世界网络中,如果增大小世界网络的平均度值k或者随机重连概率p,群体最终观点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会降低。第三,考虑了群体中存在顽固个体的情况,建立改进的观点演化模型,研究群体观点的一致性与波动性问题。该模型中将个体分为顽固个体和常规个体两类,个体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取一个邻居个体来交流,顽固个体的观点始终保持不变,而常规个体采用非bayesian法则,把自身当前的观点值与交流个体个体的观点值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观点更新值。基于随机矩阵理论,分析了模型的稳定性,同时给出群体在不同社会网络结构下的数值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顽固个体具有相同的初始观点时,只要个体的交流网络结构为强连通图,群体最终观点将一致收敛于顽固个体的观点值,并且群体观点的收敛时间会随着ER随机图边连接概率、WS小世界网络边随机重连概率以及网络节点平均度K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值;当顽固个体的初始观点值不完全相同时,只要个体交流的社会网络存在至少一条路径使具有不同观点值的顽固个体可达,则群体中常规个体的最终观点将会出现持续波动,且波动区间的上下界分别为可达的所有顽固个体观点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关键词】:观点演化 智能体建模 社会网络 一致性 两极分化 持续波动 同质性 偏好性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3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主要符号与参数对照表17-18
  • 第一章 绪论18-34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18-20
  • 1.2 观点动力学建模分析的研究进展20-30
  • 1.2.1 观点动力学建模方法20-22
  • 1.2.2 观点动力学研究进展22-30
  •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30
  •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30-31
  • 1.5 论文结构31-34
  • 第二章 预备知识34-42
  • 2.1 网络的图描述34-35
  • 2.2 几个常见的网络35-40
  • 2.3 随机矩阵理论的一些结论40-41
  • 2.4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一类异构有界信任的观点演化动力学42-56
  • 3.1 引言42-43
  • 3.2 模型描述与分析43-46
  • 3.2.1 传统HK模型介绍43
  • 3.2.2 改进的HK模型43-46
  • 3.3 数值仿真及分析46-53
  • 3.3.1 保守型个体对最终观点的影响46-48
  • 3.3.2 开明型个体对最终观点的影响48-52
  • 3.3.3 适中个体对最终观点的影响52-53
  • 3.3.4 群体密度对最终观点数量的影响53
  • 3.4 本章小结53-56
  • 第四章 带有个体偏好性的观点两极分化动力学56-78
  • 4.1 引言56
  • 4.2 数学模型描述56-60
  • 4.2.1 选择交流邻居58-59
  • 4.2.2 偏好性接收交换信息59-60
  • 4.3 理论分析60-61
  • 4.4 仿真与分析61-76
  • 4.4.1 作用在Karate网络上的结果62-67
  • 4.4.2 作用在完全图网络的结果67-69
  • 4.4.3 作用在小世界网络的结果69-76
  • 4.5 本章小结76-78
  • 第五章 带有顽固个体时群体观点一致性与波动性78-106
  • 5.1 引言78
  • 5.2 模型描述78-81
  • 5.3 理论分析81-85
  • 5.4 顽固个体观点相同时的仿真结果85-96
  • 5.4.1 星形网络的仿真结果85-86
  • 5.4.2 杠铃形状网络(Barbell Network)的仿真结果86-88
  • 5.4.3 完全图网络的仿真结果88-91
  • 5.4.4 ER随机图的仿真结果91-92
  • 5.4.5 WS小世界网络的仿真结果92-94
  • 5.4.6 无标度图络的仿真结果94-96
  • 5.5 顽固个体具有不同观点值时的仿真结果96-103
  • 5.5.1 星形网络的仿真结果96
  • 5.5.2 杠铃网络的仿真结果96-101
  • 5.5.3 ER随机网络的仿真结果101
  • 5.5.4 WS小世界网络的仿真结果101-102
  • 5.5.5 B-A无标度网络的仿真结果102-103
  • 5.6 本章小结103-10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106-110
  • 6.1 全文总结106-107
  • 6.2 研究展望107-110
  • 参考文献110-126
  • 致谢126-12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28-1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兆光;;智能体响应均衡模型[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2 黎明;;复杂性管理策略之一:培育自组织[J];领导科学;2013年14期

3 伍文平;魏明;王东;王刚;;基于可信买方智能体辅助选择高质量卖方模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17期

4 谈金晶;王蓓蓓;李扬;;基于多智能体的用户分时电价响应模型[J];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5 刘洪,张龙;群体沟通意见模式涌现的因素影响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年04期

6 冯珊,唐超闵,君沈冲;用于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面向智能体技术[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7 贾宝金;;论电子表意人[J];消费导刊;2009年15期

8 李洁;陈华胜;孙荣林;郭振滨;;灵敏后勤条件下基于多智能体的军队库存控制系统研究[J];物流技术;2005年12期

9 李跃新;罗荣桂;;基于CAS的知识管理Agent构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刘兴华,汤兵勇;智能体建模和资本市场复杂性[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启韶;;智能体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A];第一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程序手册 & 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王建平;田世佑;叶伟;;智能体建模方法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陆启韶;;智能体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A];第一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程序手册 & 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仵博;宁志宇;吴敏;;一种基于行为的双层动态智能体结构[A];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及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孙铁利;杨永明;赵晶晶;;营救智能体的研究与开发[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迟妍;谭跃进;;基于知识表示的作战智能体模型描述研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7 王三喜;黄建明;张意德;刘洪坤;;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多智能体模型技术的分队对抗仿真模型建立[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曹江丽;;运行在非结构化环境下自主智能体的智能学习与控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杨文;汪小帆;;异质影响网络中的一致性问题[A];第三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慧;陈众;;基于智能体分层递阶控制的加热系统[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炳熔;“绿茵场”掀起机器人大战[N];大众科技报;2000年

2 李磊;让电子政务更聪明[N];计算机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桂元;非均匀交互观点动力学的智能体建模及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曹建福;智能体群组协同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刚;面向网络计算的移动智能体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4 宋一兵;计算机生成兵力中智能体技术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石焕;功率驱动移动智能体网络的同步分析与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徐U_蕾;未知环境下移动智能体自主导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仵博;动态不确定环境下的智能体序贯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程华农;面向智能体的化工过程运行系统分析、模型化和集成策略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9 董娜;面向核环境管道维修的多智能体遥控焊接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吴正平;复杂网络建模与一致性及在多移动智能体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明桥;基于智能体的方式选择及出发时间选择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李国勇;基于智能体模型的土地利用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杜娟娟;分布式自治智能体优化算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胡子婴;基于智能体系统的Q-学习算法的研究与改进[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5 常宏;基于约束的智能体教室分配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全;在不确定环境下智能体的行为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罗健锋;移动智能体系统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密启慧;基于智能体建模的微博舆论形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欧立勇;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公共检测资源协调方法及其实现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李平;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的移动智能体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46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546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6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