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创新松散型产业的创新网络特征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5 12:29

  本文关键词:创新松散型产业的创新网络特征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为例 出处:《地理研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长江经济带 创新松散型产业 物流产业 合作创新网络 过度根植性


【摘要】:基于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产业中1985-2013年间的合作发明专利数据,借助Stata、Gephi、Arc GIS等定量分析和图形分析软件,通过负二项回归分析,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的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以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刻画和分析,归纳创新松散型产业和创新密集型产业创新网络的不同点。研究发现:物流产业合作创新网络形态上呈现出以高校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存在过度根植性和结构洞位置功能缺失的问题,而物流产业创新碎片化和网络主体联系上"强企业—弱高校"关系是其内因。因此,需要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加强核心企业与高校创新联系,建立"强企业—强高校"关系,推动创新联盟和创新交流平台的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创新网络健康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the national key industry, the patent data of cooperative invention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from 1985 to 2013, with the aid of StataGephi. Arc GIS and other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graphic analysis software, through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analysis,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and its impa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economic bel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novation loose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intensive industry innovation network are summarize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network, such as excessive grounding and lack of function of structural hole lo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 enterprise and weak university" is the internal cause of the fragmentation of innovation i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connection of network main body.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enterpris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 enterprises and str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lliance and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platform. Promote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logistics industry innovation network healthy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3,41371147)
【分类号】:F259.27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创新逐渐成为增强区域产业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创新作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更是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者和经济地理学者加入了创新网络研究的行列[1,2]。迄今为止,创新网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的知识流动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锡贤;;上海在长江经济带的作用[J];上海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2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大都市圈发展格局与竞争力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1期

4 李博;;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黄石、荆州等地的实地调研[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1期

5 朱英明,姚士谋,李昌峰;长江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2期

6 孙智君;于洪丽;;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于沿江11省市的数据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高万权;发挥宜宾对长江经济带的支持作用[J];经济地理;1994年02期

8 朱英明,姚士谋;农村人口转化: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之关键[J];中国软科学;1999年06期

9 吴传清;董旭;;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4年04期

10 唐壬艺;何林;;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长江经济带6个中心城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2 刘锡汉;;加快长江物流大通道建设 促进长江流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兴庭;“长江经济带”,话好听,路难行[N];经理日报;2005年

2 程维;长江经济带“胎动”[N];青岛日报;2005年

3 程维;长江经济带舞动龙计划[N];西部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丽娟;长江经济带 携东中西部和谐共舞[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记者 姜涛;长江经济带:今后15年内最具潜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陆峰 姚大捚 顾雷鸣;中国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论坛在宁举行[N];新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章涌;湖南“淘金”长江经济带[N];湘声报;2006年

8 毛开云;建设长江经济带应环保先行[N];中国环境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张倪;建设长江经济带 守住生态底线是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10 魏昊星 柳洁 (本报记者 魏昊星);建设长江经济带环保是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小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空间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玲玲;绿色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姚瑶;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陈思思;人力资本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言顺;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5 肖薇;长江经济带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张慧;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波;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8 倪浩;边界屏蔽效应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颍;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10 龙宇;长江经济带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28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1428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a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