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联系度的武汉城市圈动态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联系度 切入点:交通流 出处:《规划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人流、物流为表现形式的有形交通流和以信息流、资金流为表现形式的无形经济流共同决定了城市间的联系度强弱,进而决定了城市群的空间职能结构。交通流和经济流必须相互匹配,城市群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基于此,文章选取2010年及2013年武汉城市圈的相关数据,分析三年来其内部交通流、经济流强度的变化情况,并从交通流与经济流耦合的角度对城市联系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处于单核心集聚的初级阶段,武汉市的经济流与交通流的耦合程度增加,而其他城市仍然处于不耦合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优化建议,以期实现城市圈的健康稳定发展。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tangible traffic flow in the form of people flow and logistics, and the invisible economic flow in the form of information flow and capital flow together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between cities. Then it determines the spatial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traffic flow and economic flow must match each other in order for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to develop healthily and stabl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levant data of Wuhan urban circle in 2010 and 201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the intensity of internal traffic flow and economic flow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dynamic analysis on the degree of urban connection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upling of traffic flow and economic flow. It is found that Wuhan City Circle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ingle core agglomeration. The coupling degree of economic flow and traffic flow in Wuhan is increasing, while other cities are still in a state of uncoupl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Wuhan urban circl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circl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4BAL05B00、2014BAL05B07)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丽华;孙桂平;;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网络综合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2期
2 蔡莉丽;马学广;陈伟劲;栾晓帆;李贵才;;基于客运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11期
3 陈群元;宋玉祥;;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11期
4 王海江;苗长虹;;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5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6 陶修华;曹荣林;刘兆德;;基于城市流分析的城市联系强度探讨——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河南科学;2007年01期
7 程大林,李侃桢,张京祥;都市圈内部联系与圈层地域界定——南京都市圈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8 张伟;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9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赵龙;;三省交界地区城市空间关联探析——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2 朱华南;;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3 曾舜英;陈忠暖;;基于Voronoi图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吸引范围——以广东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4 陶卓霖;戴特奇;郑清菁;梁进社;;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中的目的地竞争效应——基于中国城市间铁路客流数据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17年02期
5 刘丙章;彭宝玉;高建华;;基于银行网点布局的河南省金融网络格局及结构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1期
6 俞艳;童艳;胡珊珊;柯圆圆;;武汉城市群城市间相互作用测度[J];城市问题;2017年01期
7 陈小鸿;周翔;乔瑛瑶;;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与多尺度空间协同优化——以上海都市圈为例[J];城市交通;2017年01期
8 胡苏杭;王兴;;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02期
9 马学广;闫曼娇;;环渤海地区空间多中心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1期
10 王伟;梁留科;李峰;周凯月;;河南省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年2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劲;马学广;蔡莉丽;栾晓帆;李贵才;;珠三角城市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基于城际客运交通流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4期
2 史雅娟;朱永彬;冯德显;王发曾;熊文;;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3 胡浩;王姣娥;金凤君;;基于可达性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4 任崇强;宗跃光;王燕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5 田广增;李学鑫;;西方区域多中心测度与效应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6 路旭;马学广;李贵才;;基于国际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布局的珠三角城市网络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7 马学广;李贵才;;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8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梁双波;;长三角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9 黄晓燕;曹小曙;李涛;;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10 韩增林;郭建科;杨大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松志;秦成;范建红;袁峰;;基于聚集度与联系度的云南省城市群选择[J];规划师;2010年06期
2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新生;巴西繁荣指数排世界第43位[N];科技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648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164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