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浅思

发布时间:2014-07-11 14:16

  一、物流业的现状及人才的需求
  从加入WTO以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新态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迈出对外开放的新步伐,允许国外企业建立采购中心,创办物流企业等。②我国物流发展的主角是国内制造业与商贸业。目前,从物流区域市场上看,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③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正蓬勃发展。
  从物流业发展呈现的态势可以推断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会引起物流人才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物流人才的培养就变得特别必要和迫切。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主要有三类:一是战略型物流人才,包括教学科研、项目开发、政策制定、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管理型人才,包括从事企业体制管理、发展方向本文由收集整理研究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包括设备操作、维护、信息加工、整理等方面的人才。
  二、中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彰显不出中职教育的特色
  近年来,物流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中职学校顺应市场需求,笔耕文化推荐期刊,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由于经验不足并缺乏市场调查和论证,致使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无法准确的定位,导致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偏离初级、中级物流人才教育的规律,没有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使得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与市场的要求相差较远。
  2.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物流专业没有自身的特点
  很多中职学校虽有了物流专业,但由于该学科边界模糊,专业核心仍未形成,所以它的课程大部分都是在原有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与储运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3.教学手段落后,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和其他科目有较大的区别。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更强调实践,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更多的实践锻炼。但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上领导不够重视。目前大部分学校由于受资金、场地的限制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教学要求,缺少应有的实训场所训练,使得学生在校内无法完成必要的物流技能训练。
  4.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由于物流是一门新生学科,导致年轻教师的比例过高,出现了物流专业教师职称偏低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刚走出校门,教学基本功差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需要一定时间教学积累、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而由于人手不够,需借调其他专业教师来进行授课,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三、积极应对,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之道
  1.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创建,应该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专业开设之初就要考虑学生的实习以及就业状况,并结合当前的国家政策、法规,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专业人士进行研讨,审时度势,以满足企业需求的中职物流人才培养为目标。如:我校通过对市场的需求分析,确定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培养能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的需要,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2.科学构建物流体系课程
  课程体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它的开发水平和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在受教过程中的质量。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复杂,覆盖了交通学、管理学与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加之物流专业的建设时间较短,因此目前物流的课程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因此,在物流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符合自己学校的校情,努力构建综合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形成有技术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重视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着“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减少理论课程,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应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从系统上形成在课堂实习到实训室项目实训再到实习基地岗位实践的三位一体化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可以执行岗前培训制度,可以要求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师徒结对”,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参加进修,鼓励教师挂职到企业锻炼,提高专业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务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并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积极地去探索适合物流教学的新方法。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要做到与当时的市场及形势的变化相适应,并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做出及时调整。唯有如此,市场才能为学生开启光明的就业之门。

本文编号:3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8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