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刍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和评价

发布时间:2014-07-11 14:19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和评价现状分析
  为了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全面深入地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各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在对各自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课程改革的成果是好是坏,还缺乏一个有效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虽然有些专家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但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环境与教育背景下,在各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能不能实现,也没有进行相关深入的研究,所以目前很多院校没有清楚的界定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不同,而且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评价研究不够深入,没有明确的目标做参考,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没有针对性较强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导致课程改革评价很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效果。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的设计
  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多项内容,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也应尽可能涵盖以上内容。此外,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应以“基于工作过程”理论指导下的工学结合课程基本特征为参考进行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具体设计如下:
  1、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笔耕文化传播,符合物流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上岗要求;该课程对学生物流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养成起明显的促进作用;该课程与前续课程与后续课程内容衔接紧密、得当。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指导下,以物流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与物流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较好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
  2、课程标准
  (1)课程名称、学时。 课程名称要符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命名要求;课程学时安排要能完成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设置合理。
  (2)课程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明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某类应用技术、会解决某类问题、培养某类能力、会做某类事情。课程的预期目标与专业总培养目标一致,并较好的实现专业总目标中的一些目标。
  (3)课程结构与内容。 课程结构应按照真实的物流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体现学生物流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与物流职业资格鉴定密切结合。
  课程内容针对性强、适应性好,组织与安排合理。课程内容与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内容涵盖相关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突出物流职业能力的培养,科学设计学习工作任务和内容。
  (4)课程考核。制定适合的考试考核要求,成绩评定方法合理。课程考核的重点应是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考核学生参与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考试内容多元化,注重全过程的考核。
  3、教学手段与方法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理实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需要,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充分利用物流仿真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堂内容与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选用分组讨论、启发引导、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4、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尽可能开发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所选用的教材要能体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反映先进的物流技术发展水平,注重对有特色的,能很好的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自编教材的开发。
  5、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能满足课程实训教学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发能完成顶岗实习、毕业实习需求的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6、教学师资
  注重对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的培养,提高有企业经历的教师的比例,聘请来自物流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一定比例的课程工作,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累其物流企业工作经历。
  7、教学资源
  课程资料建设齐全,包括该课程的课件、习题、实训实习任务书与指导书、学习指南、课程案例、网络教学条件等。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评价的内容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评价应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方面为教学评价,另一方面为社会评价。
  1、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又分为专家评价、督导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指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对该课程的评价;督导评价是指校内督导人员对该课程的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给与的客观评价;学生评价指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对该课程的综合评价。
  2、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指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在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获取率和在物流技能竞赛中的获奖率,评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本文编号:3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