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天线的UHF RFID体系结构分析及波束赋形的研究
[Abstract]: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Radio Frequency) is one of the basic technologie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other fiel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RFID technology, such as poor ability to resist multipath interference, high collision rate, limited range of recognition and large positioning error, which make it difficult to further develop RFID. As a key component of data communication in RFID system, anten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smart antenna is applied to the RFID system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emphasis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passive UHF RFID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mart antenna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beamforming of the smart antenna. The detailed work is as follows: 1. In this paper,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used to stud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passive UHF RFI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mart antenna. In the aspect of anti-collision,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mart anten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of beam-switching and power-controllable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which verifies the improvement of anti-collision ability by using smart antenna. In this paper, the communication model in multipath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suppression effect of smart antenna on multipath interference is verified.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distance formula is used to verify the enhancement of the maximum recognition range of the system by using smart antenna. In the aspect of location,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locate the target quickly based on smart antenna.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parameters. 2. 2.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smart antenna in RFID system, a beamforming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rticle swarm forming method, the single beam pattern with better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this method, and the scanning of the single beam at half power can be realized by changing the phase difference. Expand the read and write area of RFID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821.91;TP3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能天线提高移动能力[J];移动通信;2000年06期
2 桑怀胜,李峥嵘;智能天线的原理、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刘畅;智能天线:3G争夺的新起点[J];互联网周刊;2001年19期
4 王旭东,高峰,刘其中;用于3G系统智能天线的设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高明亮;;智能天线建网现场扫描[J];通信世界;2007年23期
6 卜斌龙;;化解工程化难题 智能天线研发“三管齐下”[J];通信世界;2007年23期
7 刘佳佳;袁超伟;程铁铮;王文成;;智能天线小型化研究[J];电信技术;2008年03期
8 杨海波;刘鸣;张玉胜;张同须;;不同应用场景下智能天线的选择[J];电信技术;2008年03期
9 刘龙山;;智能天线小型化的发展[J];电信科学;2008年04期
10 姚美菱;李明;;智能天线的应用及改进方案[J];数字通信世界;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波;徐立勤;;智能天线保护距离的研究[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谭萍;漆兰芬;;频率扩展对智能天线算法性能的影响[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3 郭向涛;高军;曹祥玉;;一种智能天线盲算法的实现技术[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4 谢泽明;赖声礼;;一种新型的时空联合解扩重扩智能天线[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吴华挚;韦岗;;智能天线的波束成型算法及其发展方向[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王晓湘;彭媛;杨洁;;一种半盲多用户分离智能天线算法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付卫东;谷深远;;智能天线的关键技术及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A];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崔卫东;史小卫;李平;王新怀;;一种智能天线通道校正方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刘继刚;吴荣辉;肖鹏飞;;动态多波束智能天线及其应用[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延陵润杰;田宇兴;;基于智能天线的无线资源管理[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尚民;智能天线:角色变换备战商用[N];通信产业报;2007年
2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理论与技术实验室网络规划组负责人 虞乐;智能天线引发新隐忧[N];通信产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闫冰;将智能天线推向更多企业[N];网络世界;2008年
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总监 李世鹤;智能天线:打通3G[N];通信产业报;2002年
5 ;智能天线力助无线通信新发展[N];人民邮电;2006年
6 特约撰稿人 张丽伟;智能天线发射新天地[N];通信产业报;2006年
7 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 何廷润;智能天线 将成4G系统关键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刘文华邋周双阳 尹应增;智能天线借海事通信上位[N];通信产业报;2007年
9 李佳忆;智能天线让无线网络更可靠[N];计算机世界;2008年
1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张从武;智能天线向集成化低成本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围;移动通信智能天线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孙绪宝;无线通信智能天线算法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3 高峰;智能天线阵列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曾云宝;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史兢;智能天线波达角估计方法改进与遗传算法复合波束形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张锦中;智能天线DOA估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程春悦;智能天线DOA估计技术和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5年
8 张厚;智能天线阵列中的若干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张靖;WCDMA系统智能天线—RAKE接收及相关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好娉;手持终端设备智能天线的优化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王顺民;智能天线校准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晨;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DOA估计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邵静珠;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自适应小基站架构[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宋山林;基于智能天线的UHF RFID阅读器中基带电路设计与软件开发[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6 王鹏远;一种低剖面智能天线的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许光祖;终端多天线系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8 孙晓冬;智能天线和MIMO技术对室外WLAN覆盖的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崔志刚;基于智能天线的多用户联合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毛远;智能天线中的DOA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62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16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