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神木县锦界镇空间布局节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8:07
【摘要】:神木县锦界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侧、毛乌素沙漠南缘,位于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区。由于镇区富含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多种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陕北能源富集区的典型城镇之一。近年来,随着城镇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镇用地总量急剧攀升,城镇空间拓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同时城镇内部功能分区失调、路网格局稀疏、土地利用失衡等现实问题也亟需解决。城镇空间如何紧凑集约布局建设、构筑高质量、高密度、高混合的空间体系以适应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对于实现锦界城镇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锦界镇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背景解读、特征剖析、空间构型和模式提炼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解读。主要涉及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概念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城镇空间特征剖析。在解读锦界镇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以及人口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别对城镇建成区空间边界、功能分区、路网格局、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空间演变进行定性、定量解析,总结锦界城镇空间布局特征及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为空间构型研究。首先,采取“刚性+弹性”的思想,引入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和交通扩展速率模型综合划定城镇空间节地边界和建设四区。其次,在分析功能分区影响要素基础之上,提出锦界城镇分区构型的动态性、整体性、生态性、紧凑性等模拟原则,模拟了多中心单轴集聚、多中心双轴驱动以及多中心紧凑组团等多种分区模式,综合比较、选取较多中心紧凑组团为适宜的布局模式,并建构了“四心、四区”的城镇功能分区构型。接着,在剖析城镇路网格局的现实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适宜尺度、组团优化、尊重现状等模拟原则,采用二分法分别构建高、中、低密度等多情景路网格局方案,通过求解最佳路网尺度,选取中密度路网格局情景方案,进而建构了“七横、九纵”的路网格局体系;最后,在判读职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宜居安全、活力高效、宜人尺度、集聚发展、循环经济等布局原则,划分紧凑住区,在生活街区用地布局中提出了簇式、廊式、环式的布局模式。组织产业链,在生产单元用地布局中提出了街区混合式、行列串联式、组团集中式三种布局模式。同时结合PSPL调研法和线段模型,从居民的需求以及行为特征出发对城镇核心功能用地、商业功能用地、中小学等重要设施用地、公园绿地等用地布局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主要为空间布局的模式提炼。从空间布局节地优化、节地检验、模式总结等方面内容出发,采用优化—检验—总结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分析回顾上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别从空间边界、功能分区、路网格局、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和验证,并对锦界城镇空间布局模式及其特点进行提炼和总结。本文以节地为导向,从边界划定、分区构型、路网组织、用地布局等方面分别进行模式提炼,归纳总结锦界镇空间布局节地模式,以寻求锦界城镇空间布局节地之道,以资为陕北乃至西北地区的小城镇紧凑集约发展提供借鉴。
【图文】:

学科分布,相关研究


系统动力等方面,这也与锦界富集的矿产生态工业区的角度,,对神木县锦界镇生态然和资源现状,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图 2.1 相关研究学科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位图,最大冻土深度,河相,中温带


并与清水工业园隔河相望,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3.1、图 3.2)。锦界镇东与麻家塔乡接壤,西与尔林兔镇毗邻,西南与大保当镇相连,南邻氋家堡镇,北接孙家岔镇,镇域总面积达 777.7 平方公里。(2)自然条件锦界镇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较大。年降雨量小,且暴雨相对集中。多年平均风速 2.1m/s,主导风向为西北-东南风,最大冻土深度 146cm,平均雷暴日数 38d,平均大风日数 11.9d。锦界镇内主要为梁峁地貌。总体地势中部低,南、北部高,西北部、东南部边界为沙梁。镇区最大高差 77 米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左宾;周庆华;刘业鹏;;生态约束下的陕北工业城镇空间发展路径初探——以神木县锦界镇为例[J];城市规划;2014年11期

2 王振坡;游斌;王丽艳;;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新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4期

3 韩丹;胡业翠;郑新奇;;城镇村节地布局模式与保障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27期

4 屈颖;;对“新城市主义”中国之路的思考——基于对中美城市郊区化现象比较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3年02期

5 王维莉;程雄;吴琦;;基于空间形态的小城镇扩展模型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蔡辉;贺旭丹;;新城市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借鉴[J];城市问题;2010年02期

7 黎孔清;陈银蓉;;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启示[J];广东土地科学;2010年01期

8 唐相龙;;“精明增长”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年08期

9 李刚;王玲;王丽洁;;集中分散论对于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的实现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5期

10 王国爱;李同升;;“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进展与评述[J];规划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竞梅;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周杨;基于宗地尺度的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韩德军;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素斋;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5 吴勇;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程茂吉;基于精明增长视角的南京城市增长评价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兴;产业型小城镇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7年

2 姬一丹;节地导向下定边县城空间形态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3 周婷;城市功能重构与演化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4 华文t

本文编号:2641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641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f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