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铁路快捷货物接取送达过程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0:41
【摘要】:接取送达是铁路快捷货物运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铁路要拓展全程化的物流服务,争取货运市场份额,那么做好接取送达这一关键环节的服务,对提高接取送达的效率就显得迫切而必要。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接取送达环节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大量客户选择铁路这种安全、快速、大运能的运输方式运送货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铁路快捷货物运输,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快捷货物定价、快捷货物运输网络优化、快捷货物运输的组织方法、快捷货物市场、快捷货物产品开发等方面。对于快捷货物的接取送达,即铁路快捷货物的站到门和门到站运输问题,也有相应的研究,但是只考虑货物重量的优化显然有失偏颇。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接取送达同时优化这一视角对快捷货物的接取送达做了相应的探索研究。在对快捷货物接取送达组织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快捷货物区域划分、智慧物流及接取送达业务流程的角度对货物的接取送达过程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区域划分的角度主要针对固定客户而且运输的货物的特性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客户的货物可以混装或者需要冷藏、冷链处理。智慧物流的角度,在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达到信息共享,减少人工操作,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业务流程的角度,是把接取和送达二者结合起来,利用流行的Petri网建模优化技术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流程和作业环节,提高接取送达效率。最后,基于车辆路径优化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服务车辆的影响因素,客户服务的先后顺序,快捷货物的重量和体积,车辆本身的载重、容积及其他约束,以此为前提建立了接取送达车辆路径一体化0-1整数规划优化模型。在对模型的求解方面,把启发式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这种群智能优化算法结合起来,设计了求解模型的禁忌搜索-混合离散人工蜂群算法,为了防止重复搜索已经访问了的解,引入了两个相应的禁忌表。一个禁忌表用来存放已经访问过了的解,另一个禁忌表用来存放访问过了有限次还没有更新的解。为了防止算法过早收敛,引入了轮盘赌反向选择机制。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参考文献中一个具有21个待服务的客户节点、1个接取送达中心(铁路货运站)的应用实例,通过MATLAB编程软件进行编程求解,得到服务车辆的最佳行驶路径及所服务客户的先后顺序,给出了接取送达车辆具体服务方案。由求解结果可知,实施接取送达服务使用的最少车辆为4辆,且每辆车所服务路径上客户的先后顺序不能改变,4辆车总的最短行驶路程为169.76km,这个距离比文献中的最短距离节省了4.26km,这表明了本文中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及设计的求解算法的有效性。由结果分析得出,送达开始之前,使用的车辆中,最大载重利用率最高可达98.33%,容积利用率最高可达81.05%。接取完成之后,即每辆车服务完各自路径上的客户之后,使用的车辆中,最大载重利用率最高可达80.00%,最大容积利用率最高可达98.42%。通过比较分析,在接取送达一体化运作的情形下,无论是车辆的载重和容积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由于车辆空驶所产生的额外费用,节省了接取送达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294.1
【图文】:

居民生活水平,货运,货物运输,全社会


查阅、搜集、整理文献并分析汇总的基础上,基于铁路快捷货物的概念、分类征,从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接取送达的必要性入手,分析研究了铁路快捷货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了本文研究的主题,指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究背景意义及必要性接取送达研究背景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中,铁路受恶劣天气(风、雨影响比较小,是集快速度、大运能、小能耗、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于一体的运路运输承担着大宗物资、重点物资、战略物资的运输,起骨干运输角色的作过去的 2017 年,仅这一年,铁路旅客运输量达到 30.39 亿人,其中动车发送 1铁路货物运输量达到 29.18 亿吨,分别同比增长 9.6%、18.7%、10.1%[1]。2016 年五种运输方式中,公路和铁路货运量及社会货运总量的比较如图 1.1 所

特性图,货物运输,铁路,特性


对运价的低敏感性。为了提高货物运输的时效,保证快捷货交付,铁路快捷货物相对于普通的货物运输来说,它对运价说,它对运价承受力比普通货物要强。即托运人愿意用较高效性和便捷性的要求。服务质量的高要求。较高的服务质量才能和“快捷”二字的内物的运输,要拓展铁路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铁路长大距离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门到站和站到门的服务过程、服务质量同作业的快速便捷。“快速”、“便捷”就铁路快捷货物的运体现在门到站和站到门的公路运输上,还体现在二者更好的快捷货物,铁路如何快速的实施货流组织、装车作业、列车路如何及时解体列车、组织卸车、安排站到门的送达作业。方便快捷的组织接取送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捷货物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国林;李复秋;;铁路用热轧轨距挡板钢型号诠释[J];涟钢科技与管理;1999年02期

2 马陵合;;从救国至治国:国家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铁路功能演化[J];学术月刊;2018年06期

3 钟准;;铁路改变世界[J];读书;2018年12期

4 袁文科;;清末民初滨黑铁路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11期

5 冀楠临;;高铁路上的独特风景[J];中国铁路文艺;2018年10期

6 赵晨熙;;中国铁路变迁记[J];百姓生活;2016年12期

7 王珍;;啊!绿皮车![J];北京纪事;2017年03期

8 陈登峰;;浅析我国铁路快捷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故事;2016年33期

9 王彦堂;;东北高铁网越织越密[J];东北之窗;2017年15期

10 张博;;铁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作用的研究[J];一带一路报道;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湖南省政府同意新建石长铁路联络线项目,常德动车组有望达76趟[A];《今日轨道交通》头条版2018年5月[C];2018年

2 金振蓉;;有关专家建议 让民航铁路公路发挥组合效益[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6:国家高速公路网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C];2009年

3 张文尝;;论京九铁路江西段新兴经济带的形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欧阳跃峰;;粤湘鄂三省资产阶级与粤汉铁路[A];南开史学(1989年第2期)[C];1989年

5 王兴;张金苹;丁文彦;曹卫东;;中国近代铁路的今生和前世[A];北京数字学校虚拟课堂优秀案例选编(历史)[C];2014年

6 索明亮;;防百铁路引入崇左地区客运站方案研究[A];第十八届站场与枢纽年会论文集[C];2017年

7 蒋行球;;台州市域铁路S2线引入台州火车站方案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七届线路专委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蒋小军;;京唐铁路引入北京枢纽方案研究[A];第十八届站场与枢纽年会论文集[C];2017年

9 盖晓野;;包银铁路引入包头枢纽方案研究[A];第十八届站场与枢纽年会论文集[C];2017年

10 张卫华;;编者的话[A];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4年度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涵漠;35年过去,高铁仍旧上不了马[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周伟;中国普速高铁同降速 票价适当下浮[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实习记者 王周炜;兴永郴赣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N];黔西南日报;2017年

4 本报通讯员 黄朝华 刘枭 刘朝翔;六十载巨龙越天险 川陕间铁路迎巨变[N];人民铁道;2017年

5 本报记者 张智;铁路吸引外资喊了16年 外资成功入铁案例为零[N];华夏时报;2018年

6 黄博 祝宣文;传承铁路精神 融合校企文化 培育筑路先锋[N];中国青年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林天宏;一段消失在历史中的铁路[N];中国青年报;2007年

8 记者 王晶晶;甘肃天平铁路开工建设[N];中国青年报;2008年

9 记者 苏怡;中秋小长假陕西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0万人次[N];陕西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天韵;腾飞的广西铁路[N];广西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克勤;关于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庞广仪;粤汉铁路早期历史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文;张之洞铁路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18年

2 李睿;民国铁路旅行指南研究(1912-1937)[D];苏州大学;2018年

3 曾娟;基于模糊集突变级数的高速铁路站址方案优选[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王宝红;铁路快捷货物接取送达过程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5 高永宏;兰合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6 赵熙修;北京市铁路客运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7 谭涛;目的论视域下的《交通运输概论》(铁路篇)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华东交通大学;2018年

8 邹朝辉;铁路现代物流园区增值服务功能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8年

9 张锦锐;220kV云桂铁路腻革龙牵引变供电工程方案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10 夏蕊;《铁路与国家“我田引铁”的近现代史》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0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720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4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