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基于单元划分的典型沥青热再生拌和设备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1:25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各级公路规模实现了较快地增长,据交通部统计,截止2017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485.71万公里。我国高等级路面改良中的较大工程项目,每年平均产生的沥青路面废旧材料就多达1.6亿吨。然而全国公路路面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率还不到30%,更多是作为无法处理的堆积物,或者作为低价值的填充料使用。如果考虑使用沥青再生技术,只按目前已成熟的技术和再生设备进行路面大中修,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率约为20%,如此可实现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部分循环利用。但目前再生拌和设备处于经验布局阶段,多是简单的堆砌组装,随着混合料需求的不断增大,不合理的生产设备导致生产耗费也不断增加。因此加快对厂拌热再生拌和设备的重新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再生混合料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公路交通建设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在节约社会资源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当前我国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大多处于经验布局阶段,考虑从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流动情况、降低物料流动成本方面进行的设施优化布局较少。面对当前厂拌热再生混合料极大地需求,本文提出对典型沥青厂拌热再生拌和设备进行重新布局。“典型”一方面体现了拌和设备应能满足对RAP料的重复利用,另一方面在设施布局过程中充分考虑除尘及污染物处理的便利性。因此在此基础上以物料流动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得到的拌和设备布局形式,无疑可取得极大地经济效益。在进行厂拌热再生拌和设备设施布局研究,应考虑到布局涉及到数百对的设施,为减小布局的随机性,引入基本单元组概念,分别从单元组划分与否两方面构建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布局设计。综合考虑了基本单元组间工艺关系、单元组内设施间物料流动关系,构建多目标设施布局优化模型,对沥青厂拌热再生拌和设备进行了定量布局。运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最优解迭代,引入模拟退火算法弥补粒子群算法不足,进一步扩大解的搜索范围,运用Matlab平台求解两种布局模型,分别得到各自最优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布局效果的优劣,提出在布局中引入基本单元组可得到更优的布局方案。大多数研究直接将算法迭代产生的方案作为布局最优解,本文在算法迭代得到“最优”方案后,考虑将通过大量运算得到的距离统计规律运用到迭代产生的最优方案中,实现布局的再优化。另外,由于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生产工艺的特殊性,本文基于工艺流程对拌和成品组的布局位置进行了再优化,通过计算对比得到其合理布局位置。得到的厂拌热再生拌和设备设施布局方案可为我国再生设备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5.52
【图文】:

供给系统,集料,料仓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加工工艺、沥青存储及输送工艺、粉料输送工艺、厂拌热再生混合料合成工艺等。2.2.1 新集料加工工艺基于传统厂拌热再生拌和设备工艺流程,集料加工工艺技术过程的主线设定如下:图 2-1 集料加工工艺主线Figure 2-1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ggregate料仓采用单仓分体结构形式,料仓进料口安装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四角安装有减震橡胶弹簧,每个料仓底部安装有带裙边的皮带给料器。集料上料系统主要是通过料仓和传输皮带实现的,其在厂区内的布局形式一般分为直线布局和 L型布局。

烘干滚筒,斜槽,骨料,燃烧器


燃烧器 2—骨料出口斜槽 3—烘干滚筒 4—支架 5—驱动装置 6—进料箱 A—烟2-3 新集料烘干滚筒图Figure 2-3 Aggregate drying roller干滚筒用于加热新集料,烘干滚筒不断地转动,筒内的集料断升起、抛下并向前移动,通过不停对集料翻动搅拌,通过行充分加热,并达到其工作温度。沥青路面材料加工工艺的供给工艺流程如下:图 2-4 RAP 料供给工艺

工艺图,工艺,烘干滚筒,对集


1—燃烧器 2—骨料出口斜槽 3—烘干滚筒 4—支架 5—驱动装置 6—进料箱 A—烟气2-3 新集料烘干滚筒图Figure 2-3 Aggregate drying roller集料烘干滚筒用于加热新集料,烘干滚筒不断地转动,筒内的集料在滚筒片作用下不断升起、抛下并向前移动,通过不停对集料翻动搅拌,通过逆来的气流对集料进行充分加热,并达到其工作温度。2.2.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加工工艺RAP 料的供给工艺流程如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梦;刘庭煜;汪惠芬;;基于SLP的轮毂生产布局分析与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5年10期

2 曹阳华;康秀翠;;基于SLP思想的车间设备布置改善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5年08期

3 白俊峰;罗东东;;基于SLP的装配车间设施布局优化设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 张文强;陈雪云;;传统干燥滚筒与新型环式干燥滚筒性能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5年04期

5 张维民;杜艳平;陈红斌;王小慧;卫莉;;基于SLP方法的印刷企业设施布置设计[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6 曹志;;沥青厂拌热再生新型设备的比较—双滚筒整体式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的优势[J];化工管理;2014年35期

7 吴革森;李裕洪;司徒丽新;邹友泉;;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J];公路;2014年10期

8 仇梦一;李军;;基于SLP的精加车间设施布局分析与优化[J];大众科技;2014年10期

9 李易衡;吴中元;吕成功;;基于SLP的热轧车间设施规划及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S1期

10 石鑫;;基于SLP的生产设施规划[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宜珂;基于粒子群算法的SLP在车间设施布局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陶清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3 邵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马辉杰;机床再制造车间设施布局优化方法及支持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龚小虎;施工场地设施布置优化及方案评价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6 季正军;贵州省黔西南州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7 席友梅;货车制造生产线工艺布局设计[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8 陈欣;某铸造车间设施布局及物料搬运系统的改善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9 王鑫;间歇式沥青搅拌站烘干加热系统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洪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8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748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