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21:16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提升,各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扶持,而物流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的互通有无不仅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且生产资料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又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永离不开区域性的特点,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物流行业也如此。纵观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区域物流存在差异化的发展,适度的区域不平衡发展会促进全国区域物流水平整体的提高,但是过大的差异化就不利于物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全国经济的萎缩以及影响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整体物流行业规模有待扩大,大部分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信息技术水平整体落后而导致传递信息过程中存在时滞问题,大部分企业资本有限面对风险时抵抗能力不足等各种问题,物流行业存在的这些缺陷不仅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也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学者们都普遍认为,区域物流就像“加速器”一样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合理、均衡发展区域物流已成为各地区政府的目标。通过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研究可以了解区域物流发展的整体状况,从而更准确的定位区域物流的发展方向,为区域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更加科学的规划,最后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本文对国内外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比较,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简要介绍了论点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研究论点所采取的方法。接着,对有关区域物流的理论进行概括,对区域物流的内涵、特征及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这些概念的研究不仅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支撑而且也对发展区域物流提出合理的建议作依托;其次,依据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思想及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建适用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评价准则,以全国31个区域为样本建立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统计学中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确定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对我国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评价最终的分析结果: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为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区域物流 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5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1 绪论14-25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6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16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3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6-19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9-22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22-23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3-25
  • 1.4.1 研究内容23
  • 1.4.2 研究方法23-25
  • 2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综述25-33
  • 2.1 区域物流概述25-29
  • 2.1.1 区域物流的内涵25-26
  • 2.1.2 区域物流系统26-28
  • 2.1.3 区域物流的特征28-29
  • 2.2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29-31
  • 2.2.1 增长极理论29
  • 2.2.2 梯度推移理论29-30
  • 2.2.3 不平衡增长理论30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30-31
  • 2.2.5 木桶原理31
  • 2.3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31-33
  • 2.3.1 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31-32
  • 2.3.2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32-33
  • 3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33-38
  • 3.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33
  • 3.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33-35
  • 3.2.1 科学性和客观性33-34
  • 3.2.2 灵活性和真实性34
  • 3.2.3 系统性和完备性34
  • 3.2.4 国际可比性和反映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的原则34-35
  • 3.2.5 继承性和创新性原则35
  • 3.3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35-38
  • 3.3.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5-36
  • 3.3.2 评价指标的阐释与研究36-38
  • 4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研究38-51
  • 4.1 区域物流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38-39
  • 4.1.1 区域物流评价方法的概述38
  • 4.1.2 区域物流评价方法的确定38-39
  • 4.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的主成分分析39-44
  • 4.2.1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39-40
  • 4.2.2 主成分的提取及综合得分的计算40-42
  • 4.2.3 综合评价42-44
  • 4.3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的聚类分析44-49
  • 4.3.1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44-45
  • 4.3.2 基于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评价的实证分析45-49
  • 4.4 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49-51
  • 4.4.1 区域物流规模发展不均衡49
  • 4.4.2 区域物流的基础设施发展差异大49-50
  • 4.4.3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存在地域性50
  • 4.4.4 物流行业整体缺乏人才50-51
  • 5 对策及建议51-55
  • 5.1 因地制宜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51-52
  • 5.1.1 东部地区物流发展规划51
  • 5.1.2 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物流发展规划51-52
  • 5.1.3 西部地区物流发展规划52
  • 5.2 加强物流设施的建设52-53
  • 5.2.1 加强物流硬件设施的建设52
  • 5.2.2 加强物流软件设施的建设52-53
  • 5.3 加强各区域物流产业的合作互动53-54
  • 5.3.1 各地区利用自身优势相互协作53
  • 5.3.2 加强与周边地区跨境、跨国的物流合作53-54
  • 5.4 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54-55
  • 5.4.1 构建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54
  • 5.4.2 制定优惠措施吸引人才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超;;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18期

2 张俭;;把脉区域物流发展新路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年01期

3 贵文龙;;广西区域物流发展的策略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4 胡钊涵;;区域物流发展策略探析——徐州市区域物流发展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5 张建军;;区域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0年10期

6 邓子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 推动区域物流发展[J];知识经济;2010年23期

7 张天宫;宋昊;徐婧;闫海龙;;基于三大理论的区域物流发展阶段和需求分析[J];物流技术;2014年05期

8 张思颖;;湖北省区域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4期

9 平海;谈谈区域物流发展及规划[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05期

10 苏选良,张思军;推进长株潭区域物流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天宫;宋昊;闫建朝;闫海龙;;基于三大理论的区域物流发展阶段和需求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综合交通与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殷辉;陈劲;谢芳;;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评价[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中国长三角物流发展联席会议秘书长 包明昌;推动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5年

2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 汪鸣;2005年区域物流发展回顾与2006年展望[N];现代物流报;2006年

3 陈国华 吴思海 王晓燕;泛珠区域物流发展有望再“提速”[N];现代物流报;2006年

4 省现代物流协会会长 鲁泽;加强协会联合合作 助推区域物流发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5 王刚邋任淑钰;“量体裁衣”式查验 促区域物流发展[N];国际商报;2007年

6 王国华;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N];现代物流报;2006年

7 鲁泽;共建三方联动机制齐推区域物流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升;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中强;区域物流发展要素中的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昱t

本文编号:275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75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5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