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江都港产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20:3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频繁,带动了港口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港口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货物的集散枢纽点,货物的集散带来了港口运输业、物流商贸及工业产业的集聚。城市的经济系统和港口产业的联系日益紧密,港口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港口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繁荣反哺港口的发展,通过对港口的建设投资完善港口的基础设施,提升港口吞吐量,进一步增强港口的功能。因此,港口和城市的关系应该是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部分港口特别是以铁矿石和煤炭等大宗货运为主营业务的港口将面临困境,导致港口对腹地经济带动作用的减弱,依靠原来粗放式、大进大出式的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城市不断提升的高质量需求增长。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应对港口和城市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当前背景下阻碍港城互动发展的因素及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对江都港城系统的内部关系进行细致分析,厘清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关系,绘制港城系统因果回路图,在因果回路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江都港产城系统动力学流图。通过数据采集、专家咨询等方式合理设置系统方程及系统要素的参数,并对模拟进行有效性检验。根据江都区及港口的基本...
【文章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经济新常态的文献综述
2.1.1 中国经济旧常态的概念界定
2.1.2 经济新常态的概念界定
2.2 关于“港口”的文献综述
2.2.1 港口的概念界定
2.2.2 港口经济的概念界定
2.3 关于“临港产业”的文献综述
2.3.1 临港产业的概念界定
2.3.2 临港产业的划分
2.4 港城关系的文献综述
2.5 港城联动关系表征模型综述
2.5.1 灰色关联度模型
2.5.2 系统动力学模型
2.5.3 数据包络方法
2.5.4 投入产出法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港城互动理论
3.1.1 港城关系
3.1.2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
3.2 系统动力学方法
3.2.1 概述
3.2.2 反馈系统与因果回路分析
3.2.3 流图和系统方程
3.2.4 系统动力学仿真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新常态下江都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4.1 江都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4.1.1 江都区经济增速整体放缓
4.1.2 江都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1.3 江都创新发展动力有待提升
4.2 经济新常态下江都港口发展概况
4.2.1 江都沿江开发基本情况
4.2.2 江都港口运行情况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江都港区港产城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5.1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选择
5.2 模型建立
5.2.1 建立模型的目的
5.2.2 系统研究边界与总体框架图
5.2.3 港城经济系统模型的因果关系图
5.2.4 流图
5.2.5 系统方程
5.3 港城经济系统模型在江都区的应用
5.3.1 模型参数估计的原则及方法
5.3.2 主要参数的确定
5.3.3 有效性检验
5.3.4 模型仿真及分析
5.3.5 政策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常态下江都港区港产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6.1 做好联动发展的顶层设计
6.1.1 明确“港产城”联动发展的内涵并写入规划
6.1.2 明确港产城子系统的各自定位及互动战略
6.2 强化基础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6.2.1 加强港口基础能力
6.2.2 立足传统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6.3 创新机制体制,强化联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6.3.1 积极化解跨区域产业集成过程中的冲突
6.3.2 合理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的驱动力模型——基于消费主导视域[J]. 张慧芳,朱雅玲. 现代经济探讨. 2015(02)
[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 张占仓. 河南科学. 2015(01)
[3]引领经济新常态 走向好的新常态[J]. 李佐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4]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 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5]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 王一鸣. 政策瞭望. 2014(12)
[6]“新常态”源流考[J]. 王松奇. 银行家. 2014(09)
[7]读懂中国经济新常态[J]. 马光远. 商界(评论). 2014(06)
[8]增长趋势放缓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J]. 黄益平,苟琴,蔡昉.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3(07)
[9]上海市港城经济联动发展研究——基于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背景[J]. 栾贵勤,陈文巧,欧东旭.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09)
[10]港城耦合发展动态模拟与调控策略——以连云港为例[J]. 杨山,潘婧. 地理研究. 2011(06)
硕士论文
[1]上海市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 潘玉慧.上海海洋大学 2015
[2]港口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关联度研究[D]. 王达威.曲阜师范大学 2015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整合研究[D]. 周鹏峰.广西大学 2012
[4]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城互动发展模型研究[D]. 陈俊虎.大连海事大学 2009
[5]传统临港产业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D]. 靳瑞峰.天津大学 2008
[6]曹妃甸临港产业选择和发展研究[D]. 陈峰.河北大学 2008
[7]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王艳丽.大连海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42446
【文章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经济新常态的文献综述
2.1.1 中国经济旧常态的概念界定
2.1.2 经济新常态的概念界定
2.2 关于“港口”的文献综述
2.2.1 港口的概念界定
2.2.2 港口经济的概念界定
2.3 关于“临港产业”的文献综述
2.3.1 临港产业的概念界定
2.3.2 临港产业的划分
2.4 港城关系的文献综述
2.5 港城联动关系表征模型综述
2.5.1 灰色关联度模型
2.5.2 系统动力学模型
2.5.3 数据包络方法
2.5.4 投入产出法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港城互动理论
3.1.1 港城关系
3.1.2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
3.2 系统动力学方法
3.2.1 概述
3.2.2 反馈系统与因果回路分析
3.2.3 流图和系统方程
3.2.4 系统动力学仿真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新常态下江都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4.1 江都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4.1.1 江都区经济增速整体放缓
4.1.2 江都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1.3 江都创新发展动力有待提升
4.2 经济新常态下江都港口发展概况
4.2.1 江都沿江开发基本情况
4.2.2 江都港口运行情况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江都港区港产城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5.1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选择
5.2 模型建立
5.2.1 建立模型的目的
5.2.2 系统研究边界与总体框架图
5.2.3 港城经济系统模型的因果关系图
5.2.4 流图
5.2.5 系统方程
5.3 港城经济系统模型在江都区的应用
5.3.1 模型参数估计的原则及方法
5.3.2 主要参数的确定
5.3.3 有效性检验
5.3.4 模型仿真及分析
5.3.5 政策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常态下江都港区港产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6.1 做好联动发展的顶层设计
6.1.1 明确“港产城”联动发展的内涵并写入规划
6.1.2 明确港产城子系统的各自定位及互动战略
6.2 强化基础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6.2.1 加强港口基础能力
6.2.2 立足传统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6.3 创新机制体制,强化联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6.3.1 积极化解跨区域产业集成过程中的冲突
6.3.2 合理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的驱动力模型——基于消费主导视域[J]. 张慧芳,朱雅玲. 现代经济探讨. 2015(02)
[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 张占仓. 河南科学. 2015(01)
[3]引领经济新常态 走向好的新常态[J]. 李佐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4]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 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5]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 王一鸣. 政策瞭望. 2014(12)
[6]“新常态”源流考[J]. 王松奇. 银行家. 2014(09)
[7]读懂中国经济新常态[J]. 马光远. 商界(评论). 2014(06)
[8]增长趋势放缓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J]. 黄益平,苟琴,蔡昉.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3(07)
[9]上海市港城经济联动发展研究——基于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背景[J]. 栾贵勤,陈文巧,欧东旭.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09)
[10]港城耦合发展动态模拟与调控策略——以连云港为例[J]. 杨山,潘婧. 地理研究. 2011(06)
硕士论文
[1]上海市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 潘玉慧.上海海洋大学 2015
[2]港口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关联度研究[D]. 王达威.曲阜师范大学 2015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整合研究[D]. 周鹏峰.广西大学 2012
[4]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城互动发展模型研究[D]. 陈俊虎.大连海事大学 2009
[5]传统临港产业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D]. 靳瑞峰.天津大学 2008
[6]曹妃甸临港产业选择和发展研究[D]. 陈峰.河北大学 2008
[7]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王艳丽.大连海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42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94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