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构成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12:18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日趋个性化,企业必须迅速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动态信息,快速的开发创新型产品,以提高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但是,由于创新型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供给和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很多厂商在向市场投放创新型产品时通常面临着产能或库存问题的风险,对其供应链管理产生了新的考验。如何科学的对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并且找出其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是企业能否快速有效地响应创新型产品需求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创新型产品及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创新型产品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特征,构建了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继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和AMOS方法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了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一共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其次,本文运用组合赋权法,构建了基于三标度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应用,对企业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其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关键因子,并针对问...
【文章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2.1 创新型产品研究
1.2.2 物流能力的定义
1.2.3 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2.4 物流能力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2.5 物流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 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创新型产品物流能力特性分析
2.1.1 创新型产品的特点
2.1.2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特性分析
2.2 评价指标的设立思路与原则
2.2.1 设计思路
2.2.2 设计原则
2.3 创新型产品供应链物流能力初始评价指标的设计
2.3.1 初始评价指标设计
2.3.2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2.4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2.4.1 信度分析
2.4.2 项目分析
2.4.3 效度分析
2.5 评价指标的含义解释
3 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3.1.1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3.1.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3.2 组合赋权法
3.2.1 熵值法赋权
3.2.2 三标度层次分析法
3.2.3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
3.2.4 组合赋权法
3.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 实例应用
4.1 背景介绍
4.2 评价指标集的建立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客观权重
4.3.2 主观权重
4.3.3 组合赋权
4.3.4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4.4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分析
4.5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提升策略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2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客观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3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主观权重调查问卷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研究[J]. 王杨,杨佳.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10)
[2]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 单福彬.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3]基于模糊物元的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分析[J]. 张诚. 中国流通经济. 2011(04)
[4]成都市各区县物流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 刘洋,叶静思. 现代商业. 2011(09)
[5]3PL企业物流能力灰色评价研究[J]. 程晋石,裴九芳.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1(01)
[6]基于梯形模糊网络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模型——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J]. 楼爱花,王丽萍,蔡建湖. 经济论坛. 2010(12)
[7]物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J]. 李隽波. 社会科学家. 2010(09)
[8]基于产品需求类型的供应链精敏能力分析[J]. 申风平,田志伟,张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6)
[9]产品需求类型与供应链设计匹配研究[J]. 孙道银,纪雪洪.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0(02)
[10]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 吴隽,王兰义,李一军. 中国软科学. 2009(11)
硕士论文
[1]食品制造企业物流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D]. 贺厉锋.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港口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巫汝春.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汽车企业供应链物流能力研究[D]. 宁磊.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供应链节点物流能力评价及协调研究[D]. 胡安辉.西南交通大学 2007
[5]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体系构建与评价系统研究[D]. 丁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89031
【文章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2.1 创新型产品研究
1.2.2 物流能力的定义
1.2.3 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2.4 物流能力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2.5 物流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 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创新型产品物流能力特性分析
2.1.1 创新型产品的特点
2.1.2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特性分析
2.2 评价指标的设立思路与原则
2.2.1 设计思路
2.2.2 设计原则
2.3 创新型产品供应链物流能力初始评价指标的设计
2.3.1 初始评价指标设计
2.3.2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2.4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2.4.1 信度分析
2.4.2 项目分析
2.4.3 效度分析
2.5 评价指标的含义解释
3 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3.1.1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3.1.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3.2 组合赋权法
3.2.1 熵值法赋权
3.2.2 三标度层次分析法
3.2.3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
3.2.4 组合赋权法
3.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 实例应用
4.1 背景介绍
4.2 评价指标集的建立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客观权重
4.3.2 主观权重
4.3.3 组合赋权
4.3.4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4.4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分析
4.5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提升策略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2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客观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3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主观权重调查问卷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研究[J]. 王杨,杨佳.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10)
[2]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 单福彬.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3]基于模糊物元的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分析[J]. 张诚. 中国流通经济. 2011(04)
[4]成都市各区县物流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 刘洋,叶静思. 现代商业. 2011(09)
[5]3PL企业物流能力灰色评价研究[J]. 程晋石,裴九芳.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1(01)
[6]基于梯形模糊网络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模型——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J]. 楼爱花,王丽萍,蔡建湖. 经济论坛. 2010(12)
[7]物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J]. 李隽波. 社会科学家. 2010(09)
[8]基于产品需求类型的供应链精敏能力分析[J]. 申风平,田志伟,张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6)
[9]产品需求类型与供应链设计匹配研究[J]. 孙道银,纪雪洪.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0(02)
[10]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 吴隽,王兰义,李一军. 中国软科学. 2009(11)
硕士论文
[1]食品制造企业物流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D]. 贺厉锋.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港口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巫汝春.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汽车企业供应链物流能力研究[D]. 宁磊.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供应链节点物流能力评价及协调研究[D]. 胡安辉.西南交通大学 2007
[5]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体系构建与评价系统研究[D]. 丁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89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98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