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00:52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13亿多的人口,这意味着必须坚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治国方针。粮食生产与气候、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在极端天气反复发生、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粮食生产不可测因素增加,耕地抛荒、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等现象日益严重。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蓄水池”——粮食储备为最大限度减少粮食市场波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物质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走过了萌芽、初步发展、调整完善的发展历程。在整个变迁过程中,粮食储备管理的主体都是政府。虽然在特殊历史阶段也鼓励农户储备,但农户储备和民营粮食企业的周转储备只占整个粮食储备的很小部分。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实施的各具特色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在当时的环境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粮食储备的内容也走过了“周转储备→周转储备+战略储备→周转储备+战略储备+国家专项储备”的不断完善发展之路。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从管理制度的角度思考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未来发展以及如何改进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参考。因此,为了更有效地从管理制度视角研究我国粮食储...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建国初期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
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图3-2 1950年一 1952年国家粮食收购、商业销售情况图此外,政府采取了购销结合灵活吞吐的方法,通过合理确定粮食价格,发挥国家牌价在市场的主导作用。具体而言,牌价由国家制定,市场价格听
图3-3 1949年一1952年主要粮食产量图(单位:万吨)粮食产量上去了,粮食库存才有可能增加。而中央公粮库的逐步建立,使得粮食储备更加规范,储备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库存粮食量不断增加。以1949年国家粮食征购数量100亿斤为基础,1950年上升到121. 6亿斤,195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户粮食储备规模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省不同粮食品种的调查[J]. 吕新业,刘华. 农业技术经济. 2012(12)
[2]国外农户粮食储备补贴的主要方式[J]. 陈文琼,刘颖. 农村工作通讯. 2012(24)
[3]中国粮食储备体系:历史演进、制度困境与政策优化[J]. 贾晋. 广西社会科学. 2012(09)
[4]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粮食储备战略[J]. 荆海伟,陈宏斌. 粮食流通技术. 2012(04)
[5]我国农户储粮小型粮仓和装具研发应用现状及展望[J]. 李福君. 粮油食品科技. 2012(03)
[6]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J]. 林粤峰.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4)
[7]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研究[J]. 张瑞娟,武拉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8]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J]. 吴娟,王雅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06)
[9]健全我国粮食安全的新型储备体系[J]. 王夫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06)
[10]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二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白美清. 粮食问题研究. 2011(03)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粮食储备安全研究[D]. 刘星.吉林大学 2013
[2]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研究[D]. 马松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计量分析与政策选择[D]. 余志刚.吉林大学 2012
[4]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研究[D]. 孙宝民.武汉理工大学 2012
[5]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赵子军.天津大学 2012
[6]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制度的变迁与绩效评价[D]. 董巍.东北财经大学 2011
[7]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田建民.华中农业大学 2010
[8]国家储备粮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 颜加勇.南京农业大学 2006
[9]中央储备粮管理机制研究[D]. 卢波.新疆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江西省粮食储备管理研究[D]. 蒋薇.南昌大学 2012
[2]黑龙江中储粮库粮食现代物流体系调查研究[D]. 刘建国.武汉科技大学 2012
[3]中央储备粮监管研究[D]. 肖竞.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粮食安全背景下我国“企业+农户”粮食储备方式研究[D]. 王池灯.武汉工业学院 2012
[5]粮食储备布局研究[D]. 谭文凤.西南财经大学 2012
[6]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D]. 刘杰.西南财经大学 2012
[7]我国储备粮流通问题研究[D]. 张欣纯.吉林大学 2011
[8]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绩效审计研究[D]. 张曦.兰州大学 2011
[9]我国粮食储备制度:问题与完善[D]. 马苏.中南民族大学 2010
[10]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研究[D]. 王晓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49511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建国初期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
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图3-2 1950年一 1952年国家粮食收购、商业销售情况图此外,政府采取了购销结合灵活吞吐的方法,通过合理确定粮食价格,发挥国家牌价在市场的主导作用。具体而言,牌价由国家制定,市场价格听
图3-3 1949年一1952年主要粮食产量图(单位:万吨)粮食产量上去了,粮食库存才有可能增加。而中央公粮库的逐步建立,使得粮食储备更加规范,储备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库存粮食量不断增加。以1949年国家粮食征购数量100亿斤为基础,1950年上升到121. 6亿斤,195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户粮食储备规模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省不同粮食品种的调查[J]. 吕新业,刘华. 农业技术经济. 2012(12)
[2]国外农户粮食储备补贴的主要方式[J]. 陈文琼,刘颖. 农村工作通讯. 2012(24)
[3]中国粮食储备体系:历史演进、制度困境与政策优化[J]. 贾晋. 广西社会科学. 2012(09)
[4]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粮食储备战略[J]. 荆海伟,陈宏斌. 粮食流通技术. 2012(04)
[5]我国农户储粮小型粮仓和装具研发应用现状及展望[J]. 李福君. 粮油食品科技. 2012(03)
[6]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J]. 林粤峰.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4)
[7]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研究[J]. 张瑞娟,武拉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8]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J]. 吴娟,王雅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06)
[9]健全我国粮食安全的新型储备体系[J]. 王夫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06)
[10]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二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白美清. 粮食问题研究. 2011(03)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粮食储备安全研究[D]. 刘星.吉林大学 2013
[2]战略性粮食产业控制力研究[D]. 马松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计量分析与政策选择[D]. 余志刚.吉林大学 2012
[4]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研究[D]. 孙宝民.武汉理工大学 2012
[5]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赵子军.天津大学 2012
[6]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制度的变迁与绩效评价[D]. 董巍.东北财经大学 2011
[7]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田建民.华中农业大学 2010
[8]国家储备粮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 颜加勇.南京农业大学 2006
[9]中央储备粮管理机制研究[D]. 卢波.新疆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江西省粮食储备管理研究[D]. 蒋薇.南昌大学 2012
[2]黑龙江中储粮库粮食现代物流体系调查研究[D]. 刘建国.武汉科技大学 2012
[3]中央储备粮监管研究[D]. 肖竞.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粮食安全背景下我国“企业+农户”粮食储备方式研究[D]. 王池灯.武汉工业学院 2012
[5]粮食储备布局研究[D]. 谭文凤.西南财经大学 2012
[6]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D]. 刘杰.西南财经大学 2012
[7]我国储备粮流通问题研究[D]. 张欣纯.吉林大学 2011
[8]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绩效审计研究[D]. 张曦.兰州大学 2011
[9]我国粮食储备制度:问题与完善[D]. 马苏.中南民族大学 2010
[10]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研究[D]. 王晓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49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54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