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6 10:27
"双创"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成为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首先,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特征,从人才培养规格的内在要求入手分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体系,包括课程群的设置、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设置创新创业类专项课程、加大课程内部的创新实践环节、建立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常态机制等方面。其次,探讨了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再次,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最后,提出了高校在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中保障创新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文章来源】:物流科技. 2020,43(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1 创新能力培养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内在要求
1.2 增设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专门课程
1.3 通过专业项目建立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1.4 加大课程内部的创新实践环节
1.5 建立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常态机制
2 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
3 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
4 建设支撑创新的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同理论下院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协同模式研究[J]. 李振兴,高春娣. 思想教育研究. 2018(11)
[2]设计思维:从创客运动到创新能力培养[J]. 陈鹏,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9)
[3]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 李萍萍,李兴森.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2)
[4]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 蒋国斌.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1)
[5]产学研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 陈强.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1)
[6]协同创新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张鹤.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0)
[7]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黄荣怀,刘晓琳.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4)
[8]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董慧,孙君. 中国高校科技. 2015(11)
[9]基于SPOC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林晓凡,胡钦太,邓彩玲.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0)
[10]商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 赵公民,武跃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36)
本文编号:3644441
【文章来源】:物流科技. 2020,43(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1 创新能力培养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内在要求
1.2 增设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专门课程
1.3 通过专业项目建立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1.4 加大课程内部的创新实践环节
1.5 建立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常态机制
2 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
3 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
4 建设支撑创新的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同理论下院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协同模式研究[J]. 李振兴,高春娣. 思想教育研究. 2018(11)
[2]设计思维:从创客运动到创新能力培养[J]. 陈鹏,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9)
[3]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 李萍萍,李兴森.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2)
[4]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 蒋国斌.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1)
[5]产学研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 陈强.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1)
[6]协同创新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张鹤.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0)
[7]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黄荣怀,刘晓琳.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4)
[8]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董慧,孙君. 中国高校科技. 2015(11)
[9]基于SPOC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林晓凡,胡钦太,邓彩玲.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0)
[10]商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 赵公民,武跃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36)
本文编号:3644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64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