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RFID天线用多形貌PVP包覆纳米银UV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0:08

  本文关键词:RFID天线用多形貌PVP包覆纳米银UV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银 导电油墨 导电性能 力学性能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和人们对便利生活的追求,加速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繁荣。物联网技术在以实现物品跟踪和信息传递为目标的物流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天线为RFID标签的关键部分,其制作方式的改革得益于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其中,导电油墨的研发对降低天线制造成本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开发兼具高导电性和良好力学抵抗性能的纳米银油墨。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包覆的球、线、片状纳米银,产物经离心、清洗、再分散、旋蒸,获得高浓度纳米银乙醇分散液。用纳米银分散液、溶剂及丙烯酸树脂配置UV导电油墨,探讨不同形貌纳米银对油墨导电性能及墨层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在液相还原法中,用水合联氨和硝酸银制备PVP包覆的粒径小且均匀的球形纳米银。探讨了溶剂种类、PVP与硝酸银的摩尔比、水合联氨浓度及反应温度对银粒度的影响。结果,在硝酸银乙醇溶液中,PVP/硝酸银(摩尔比)=1.5,水合肼乙醇溶液体积浓度3.23%,反应温度80℃,磁力剧烈搅拌条件下,控制水合联氨的滴加速度,制备了粒径分布在20-60nm,平均粒径35nm的纳米银球。然后,用多元醇法,在高温回流条件下用乙二醇还原硝酸银制备PVP包覆的纳米银线,探讨了反应时间,PVP与硝酸银的摩尔比,PVP分子量,反应温度对纳米银线合成的影响。结果,当PVP K30/硝酸银(摩尔比)=6时,乙二醇与硝酸银在160℃高温回流下反应1h,合成了横截面直径约40nm,长径比高达250的纳米银线。最后,利用硼氢化钠对硝酸银的还原作用,过氧化氢的蚀刻作用,柠檬酸三钠的络合作用以及PVP的包覆作用合成了边长70-110nm,厚度20-30nm的类三角纳米银片。将纳米银分散液按比例分散至乙二醇、异丙醇的混合体系中,添加丙烯酸酯制备纳米银UV导电油墨。对比分析不同形貌纳米银UV油墨的导电效果及墨层的力学性能。结果,对于银含量为油墨固含量66.5wt%的导电油墨,纯银球油墨的电导率为0.82×105S/m,银球掺杂等比例银线的油墨电导率达2.1×105S/m,银球、银线、银片等比例掺杂的油墨电导率可达2.73×105S/m。含银球、银线、银片的油墨层中,导电粒子形成的导电通路更加完善,油墨导电性显著提高。在对墨层的抗撕拉、耐摩擦及耐弯曲性能测试时,发现银线和银片能有效改善墨层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纳米银 导电油墨 导电性能 力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80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前言11-12
  • 1.2 导电油墨的构成及导电机理12-14
  • 1.2.1 导电油墨的成分与各组分作用12-14
  • 1.2.2 导电油墨的导电机理14
  • 1.2.2.1 渗流作用14
  • 1.2.2.2 隧道效应14
  • 1.2.2.3 场致发射14
  • 1.3 导电油墨的研究进展14-17
  • 1.4 纳米银的合成及研究进展17-22
  • 1.4.1 纳米银的合成方法17
  • 1.4.2 纳米银粒子的形成过程17-19
  • 1.4.3 不同形貌和尺寸纳米银的性能19-20
  • 1.4.4 纳米粒子尺寸和形貌的控制方法20-21
  • 1.4.5 纳米银的研究进展21-22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22-25
  • 第二章 球形纳米银的制备25-41
  • 2.1 前言25
  •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25-26
  • 2.2.1 实验药品25-26
  • 2.2.2 实验仪器26
  • 2.3 样品合成26-27
  • 2.4 样品表征方法27-29
  • 2.4.1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27-28
  • 2.4.2 纳米银形貌粒度表征28
  • 2.4.3 纳米银的红外表征28
  • 2.4.4 纳米银的XRD表征28-29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29-39
  • 2.5.1 不同溶剂类别对纳米银形貌粒度的影响29-36
  • 2.5.1.1 纳米银颗粒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29-30
  • 2.5.1.2 纳米银SEM和马尔文粒度分析30-35
  • 2.5.1.3 纳米银的红外分析35
  • 2.5.1.4 纳米银XRD分析35-36
  • 2.5.2 PVP和硝酸银的摩尔比对粒度的影响36-37
  • 2.5.3 水合肼体积浓度对纳米银粒子粒度的影响37-38
  • 2.5.4 不同反应温度条件对纳米银粒子粒度的影响38-39
  • 2.6 实验小结39-41
  • 第三章 纳米银线的合成41-49
  • 3.1 前言41
  •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41-42
  • 3.2.1 实验药品41
  • 3.2.2 实验仪器41-42
  • 3.3 纳米银线的合成42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42-47
  • 3.4.1 PVP/AgNO3的摩尔比对银线的影响42-44
  • 3.4.2 反应时间条件对银线生长的影响44-45
  • 3.4.3 不同分子量PVP对纳米银线合成的影响45-46
  • 3.4.4 反应温度条件对纳米银线合成过程的影响46-47
  • 3.5 本章小结47-49
  • 第四章 片状纳米银的合成49-57
  • 4.1 前言49-50
  • 4.2 实验药品与仪器50-51
  • 4.2.1 实验药品50
  • 4.2.2 实验仪器50-51
  • 4.3 片状纳米的合成51-52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52-56
  • 4.4.1 各反应物的作用机理探究52-54
  • 4.4.2 片状纳米银的表征54-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UV导电油墨的配置57-69
  • 5.1 前言57-58
  • 5.2 实验仪器及药品58-59
  • 5.3 纳米银的纯化及固含量的计算59-60
  • 5.3.1 球形纳米银的离心及固含量计算59
  • 5.3.2 纳米银线的离心及固含量计算59
  • 5.3.3 纳米银片的离心及固含量计算59-60
  • 5.4 导电油墨的配置60
  • 5.4.1 UV导电油墨的配置60
  • 5.4.2 样品墨层的制备60
  •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60-67
  • 5.5.1 纳米银对UV油墨固化的影响60-61
  • 5.5.2 纳米银墨层的SEM表征61-62
  • 5.5.3 UV导电油墨导电性能表征62-63
  • 5.5.4 样品墨层的力学性能表征63-67
  • 5.5.4.1 墨膜层抗撕拉测试63-64
  • 5.5.4.2 墨膜层抗摩擦测试64-65
  • 5.5.4.3 墨膜层耐弯曲性能测试65-67
  • 5.5.4.4 油墨印刷方式的选择67
  • 5.6 本章小结67-69
  •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79
  • 附件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cott Morfsion;纳米银粉在电子工业中的最新发展[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年12期

2 亓家钟;喷墨用纳米银粉[J];粉末冶金技术;2005年05期

3 何鑫;张梅;尹荔松;王忆;范海陆;阳素玉;赵修建;宋明霞;;多形貌纳米银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07期

4 倪靖滨;李红;谢云龙;何春;张巧焕;高德玉;周瑞敏;;纳米银制备与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9年08期

5 汪菲;徐维平;杨金敏;王艳萍;张莉;;纳米银的制备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2期

6 张林林;;纳米银在不同盐溶液中的溶解[J];广东化工;2013年17期

7 张琳琳;;纳米银在海水中的稳定性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3年18期

8 曾琦斐;李绍国;谭荣喜;陈科;李翔;唐琼;;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4年05期

9 徐长山,潘海斌,陆尔东,徐世红,余小江,徐彭寿,张新夷,秦晓英,张立德;纳米银固体中的微孔道[J];核技术;2001年07期

10 司民真,武荣国,张鹏翔;负电性纳米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阴永光;刘景富;江桂斌;;腐殖酸存在下银离子的光还原——纳米银的天然来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钟海英;;纳米银医用辅料的研究进展[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利耕;欧阳五庆;李树珍;何欣;;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复乳的体外抑菌活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凤菊;吴霞;;纳米银-多氯联苯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陈国杰;宫永纯;陈延明;沈国良;毛萍丽;袁晓光;;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王玉柱;吴希俊;黄家倍;崔平;;纳米银的内耗和模量研究[A];全国第六届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莫黎昕;李路海;李亚玲;郝雅玲;乔淑楠;;纳米银胶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8 巢静波;于素娟;冯迎娣;谭志强;刘睿;阴永光;刘景富;;抗菌产品及环境水样中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形态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黄科;周婧容;郑成斌;侯贤灯;;基于碲化镉量子点阳离子交换放大效应的银及纳米银间接形态分析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张改梅;陈强;许文才;杨福军;邱立强;袁玮;;纳米银改性保鲜膜的抗菌及保鲜性能研究[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兰;美环保局加强对纳米银应用监管[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王秀兰;美社会团体要求对纳米银进行管制[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名讯;纳米银抗菌家具鉴定会在珠海召开[N];消费日报;2009年

4 本期嘉宾 英国诺丁汉大学无机化学博士 杨继新 北京秦为信诺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殷强;杀菌抗毒的“卫士”[N];中国纺织报;2008年

5 杨林;纳米银给创口消毒带来新的感受[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记者 束洪福;10吨纳米银微粉生产线建成[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 姜澎;东华大学完成纳米银服装研制[N];文汇报;2010年

8 李琴华;纳米银令细菌无处藏身[N];人民日报;2002年

9 ;纳米银抗菌新型涂料问世[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10 丛林;嘉丽士漆品种营销双出新[N];中国化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阳;载有纳米银的新型复合补片的研制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唐宝玲;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世龙;纳米银导电网络的构筑及其对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芦冬涛;荧光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4年

5 赵昔慧;海藻酸盐原位制备纳米银/海藻纤维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6 王智慧;疏水疏油纳米银修饰不锈钢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段建平;纳米银及其尼龙6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8 缪宏超;仙人掌/纳米银对真丝(绸)的功能化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杨富春;纳米银涂层的胆道塑料支架研制及其抗菌效果和延长支架通畅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秦晖;银离子注入钛的抗菌、成骨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林;纳米银涂膜液制备及其在海参低温干制品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8年

2 余文娟;纳米银的细胞毒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耿健;创伤创面外用阿杰姆~(?)纳米银敷料后纳米银在体内的分布及毒理安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志杰;纳米银及纳米银凝胶的毒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婷;纳米银的释放及混凝剂去除的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6 辛琦;纳米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熊伟;中药材中重金属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熊文;利用细菌介导制备纳米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张映;钩状木霉生物还原制备纳米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0 杨宇;纸基纳米银喷墨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31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631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