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01 07:43
摘要: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程度不足、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新技术的应用等问题。对此,可构建包括数据交换子系统、物流信息发布子系统、业务交易子系统、行业监督管理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在内的“一站式”物流信息平台,建立高效的数据库、提高物流数据处理能力,并增强区域物流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保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的实现。

关键词: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2008年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计划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和重要区域性物流基地。要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区域性物流基地,不仅需要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交通设施以及网络通信基础等硬性条件的支持,还需要加强符合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要求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西南、东盟三大经济圈的接合部,不仅海洋、农林、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还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海陆相通的重要贸易区,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和突出的战略地位,该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对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概述
根据GB/ T18354-20 0 6的定义,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是一系列涉及物流业务活动与物流管理的符号、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文件
与资料的总称。而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笔者认为,是将单个信息源整合为信息链,最后联结成信息网的过程。物流企业、供应链相关企业、用户以及政府部门等每个相关区域主体构成独立的“信息源”,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范围较窄,信息源之间通常采用简单的直线型传播方式,如果通过文字、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传播渠道传递和接收信息,就可以形成 “信息链”,此时,物流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就会变得更丰富、快速、及时。当信息平台得以建立和运作时,可以促进区域物流“信息网”的形成,人们可以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取与共享区域物流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传播模式从信息源之间的直线型,发展成为信息网的辐射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大大提升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因此,通过平台的构建,对区域物流信息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物流信息网,对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物流信息共享乃至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对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对单个企业而言,客户需求多样性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需要及时、迅速地获取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然而,目前大量的物信息难以共享,致使单个企业对物流信息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增加了企业物流管理和决策的盲目性[1]。借助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和获取信息,可以有效减少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从而帮助企业作出高效决策。其次,对供应链而言,进行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后,处于供应链不同位置的企业可以通过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来实现物流信息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透明度,还可以帮助供应链企业建立彼此互信,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应对市场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2]。从长远来说,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对提升供应链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对区域物流系统整体而言,物流信息的有效共享能为政府管理部门对该区域物流的宏观管理提供丰富的资料,政府管理部门可以从中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物流量,制定改善物流发展现状、优化物流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提高政府对区域物流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针对性与全面性。同时,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可以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3]。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现状
截至2014年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公布了第十七批全国A级物流企业名单,全国上榜物流企业共261家(5A级8家、 4A级82家、3A级125家、2A级41家、1A级5家),其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无一家物流企业上榜。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物流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居多,大多物流企业仅提供加工、运输、搬运、仓储、包装、配送等基本业务,以及简单的信息查询、订单追踪等信息服务,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投资率较低,大量的企业仍然不愿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过多成本。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2012年物流信息化检测报告》,包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企业在内,实行企业信息化投资的企业比率略低于2011年,占全部调研企业总数的56.6%,其中信息化投资率低于 1%的物流企业占15.4%,信息化投资率低于10%的物流企业超过2/3。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低投入不仅不利于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还会制约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有效管理[4]。因此,企业低成本的信息化服务亟须通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来实现。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而言,各地区之间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除了少数地区已开始逐步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H986集装箱查验系统等,很多地区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化系统、新型信息技术应用率还不够高,物流信息咨询、订单跟踪等物流业务开展手段相对落后[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物流信息化建设程度不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数企业的物流硬件和软件水平都相对不够先进,物流信息系统未得到充分应用,特别是先进的多功能信息系统使用率低,虽然多数地区已实现较为完整的网络建设,但仍然缺乏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机制。其二,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新技术的应用。与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密切联系的局域网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运输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也还未被充分采用。此外,还迫切需要加强供应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互信合作,提高物流协同运作效率。因此,必须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立集物流信息有效发布、实时追踪、线上交易、网络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经济区物流信息化水平。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一)构建“一站式”物流信息平台
可考虑通过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来实现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机构、物流企业等多方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基于数据的获取、筛选、分类、转换、传递和维护等功能,为不同区域主体提供所需的平台服务,以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主体的不同功能需求,不仅可以加强区域物流主体之间战略伙伴关系,还能促进物流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物流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行业管理效率,从而为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该平台不仅要为各方用户提供货物交易和运输过程中的订单查询、实时跟踪等基本服务,还要满足对物流全过程控制与决策的信息需要。
基于上述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可构建“一站式”物流信息平台框架。信息平台包括四个子系统,即数据交换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业务交易子系统、行业监督管理子系统。各子系统相互耦合,共同实现平台的数据转换、信息实时共享、在线交易、监督管理等功能

目标。该物流信息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平台构建模型在该物流信息平台模型中,四个子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作用。(1)数据交换子系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射频识别技术等与企业客户端管理平台实现双向无线通信来获得企业信息(主要包括物品信息、车辆信息、库存信息、配送信息、市场信息、物流企业信息、合同管理信息和政策信息等)。这些初始数据通常源自经济区内的不同信息系统,不同系统采用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类型、数据结构往往存在差异,所以该平台应当能够实现异构数据之间的转换、传递、维护和共享等工作。该子系统通过界定初始数据的格式与标准,对异构数据进行统一转换、存储和维护,解决由于系统和结构差异造成的信息传递效率低下、适用性不高等问题,为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打好数据基础。
(2)信息发布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物流活动的各项供求关系提供物流信息处理、信息公开等服务,汇聚了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的供求信息;同时又是政府相关部门向外界发布物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战略布局等信息的平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可以运用信息发布子系统有效、及时地发布最新物流政策、法规,与此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获悉最新的政策、法规并作出快速反应。
(3)业务交易子系统。建立业务交易子系统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在线交易的便捷性,还可以促进传统交易方式与在线交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该子系统主要涵盖如下功能:业务交易支持、安全认证支持、在线支付支持、订单管理、订单跟踪,等等。
4)行业监督管理子系统。行业监督管理子系统是整个物流信息平台安全、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政府和行业协会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行业内各个物流企业以及各企业从事的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并对各种状况作出准确、快速的反应。该子系统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行业的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提供了支持。此外,行业监督管理子系统对其他三个子系统能够起到全程监督管理和控制的作用,从而保证整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平台安全、有效地运行,发挥平台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高效的数据库,提高物流数据处理能力对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来说,核心和基础的部分是围绕物流信息的采集、筛选、分类、转换和维护等活动,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平台模型中的数据交换子系统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库建立完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物流节点之间协作与配合,有效衔接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物流活动,并对这些物流节点进行数据信息(主要包括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和混合数据)的采集、筛选、分类和维护。针对从各个网点获取的有效数据和数据类型,建立冗余少、易维护、便于使用、具有较高存取效率的数据库,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库、非空间数据库和混合数据库。最终将各个物流企业的数据在平台数据交换子系统中进行数据转换,纳入平台数据库中。以某一物流企业为例,上述平台中数据交换子系统的运作过程如图2所示。
 
在整个数据交换过程中,最初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对区域物流网点进行合理布局;物流数据获取过程可以利用条形码管理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物流信息的采集、筛选和分类;数据转换的过程则可运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建立这样的物流信息平台既可以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信息化提供模型支持和理论支撑,也可以促进对新型信息技术的重视和应用,从而逐步解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新技术应用的一大难题,更好地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三)加强物流信息化机制保障
全面而强效的信息化保障机制是区域物流信息化得以快速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从法律法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制度支持。近年来,国家为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从影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广西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从加强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创造条件。未来,可考虑从如下方面着手加强物流信息化机制保障:首先,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合理构建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可以完善物流产业结构、协调供应链、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拉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增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鼓励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设置,启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其次,应注重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从政策角度提供优惠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市场角度加快完善物流市场金融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控能力,加强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最后,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组织有必要从监管和执行等方面,完善物流信息化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加大执行力度,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总的来说,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所必须的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制定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制度,加大对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力度,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一体化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和方法,可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立高效的数据库、提高物流数据处理能力,并增强区域物流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保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参考文献:
[1]上官绪明.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0,(3):78-80.
[2]洪琼,张浩.物流园区供应链信息协同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3,(11):374-376.
[3]涂娅敏.物流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张艳.物流信息化:“政策年”里加速度[N].现代物流报,2014-01-03.
[5]朱荣棋.广西北部湾港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研究


本文编号:9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9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