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纵向变刚度定位装置及其动力学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一系纵向变刚度定位装置及其动力学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机车车辆 直线运动稳定性 曲线通过性能 一系纵向变刚度 联合仿真
【摘要】:发展高速机车车辆是实现铁路现代运输和物流的重要体现。从动力学角度讲,一方面,机车蛇行运动稳定性是机车提速的限制因素之一,高速机车在直线线路上需要有较高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另一方面,我国铁路既有线中曲线线路占1/3,其中包含大量的小半径曲线。机车车辆为了适应既有线,亦需较好的曲线通过性能。研究表明,一系纵向刚度是影响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的重要结构参数。增加一系纵向刚度可以提高蛇行失稳临界速度;减小一系纵向刚度,可以提高机车车辆曲线通过性能。二者对一系纵向刚度的要求是矛盾的。目前国内外应对该矛盾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径向转向架技术,二是采用悬挂控制技术。径向转向架技术改变了传统转向架的结构,而悬挂控制则引入了控制系统。两种思路均有应用实例,并且有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径向转向架技术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方案,设计一种一系纵向变刚度定位装置,可以使机车车辆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在直线上较大而在曲线上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直线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对一系悬挂水平刚度形成的矛盾。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建立自由单轮对、弹性定位单轮对、转向架的数学模型,用线性动力学方程描述了机车车辆直线和曲线运动,从理论上说明了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对二者的影响。接着设计了一种一系纵向定位变刚度装置,并采用模块化思想,对该装置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作动器模块等主要组件进行了探讨分析。确定选用导向轮对摇头角位移作为输入变量,明确了信号的处理方式,以及两级“刚度-角位移”特性曲线的形状和表达式。最后以某B0-B0轴式的机车为对象,通过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模型,且通过数学软件MATLAB的仿真分析模块SIMULINK建立控制模型,实现动力学软件和控制软件的联合仿真,模拟实验机车,并与原型机车作对比,分析了一系纵向变刚度定位装置对机车动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实验机车在直线上具有更高的蛇行失稳临界速度,一系纵向定位刚度较大,说明变刚度装置可以提高机车蛇行失稳临界速度,即提高机车直线运动稳定性。(2)实验机车的直线运行平稳性与原型机车相差不大,说明变刚度装置对提升机车直线运行平稳性作用不大。(3)曲线工况,一系纵向定位刚度较小,轮对具有更小的冲角,更接近径向位置。不同曲线半径下实验机车的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磨耗均小于原型机车。说明变刚度装置可以改善机车曲线通过性能。随着半径增大,变刚度装置的改善效果逐渐减弱。当半径过大,超出调节范围后,变刚度装置改善效果不明显。通过联合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一系纵向变刚度定位装置对于缓解机车直线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之间的矛盾是有效的,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调节范围。本文研究的内容对进一步整体提升机车动力学性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车车辆 直线运动稳定性 曲线通过性能 一系纵向变刚度 联合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270.1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2.1 径向转向架13-14
- 1.2.2 悬挂控制14-19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19-20
- 1.3.1 主要工作19-20
- 1.3.2 创新点20
- 1.4 本章小结20-21
- 第二章 机车的直线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21-36
- 2.1 直线运动稳定性21-29
- 2.1.1 线性直线运动稳定性21-27
- 2.1.2 非线性直线运动稳定性27-29
- 2.1.3 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对直线运动稳定性的影响29
- 2.2 曲线通过性能29-35
- 2.3.1 单轮对的曲线通过30-33
- 2.3.2 转向架的曲线通过33-34
- 2.3.3 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对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34-35
- 2.3.4 曲线通过动态性能评价指标35
- 2.3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变刚度装置总体设计及技术分析36-46
- 3.1 检测模块36-41
- 3.1.1 输入变量的选取36-41
- 3.1.2 检测装置41
- 3.2 控制模块41-44
- 3.2.1 信号处理41-43
- 3.2.2 特性曲线的确定43-44
- 3.2.3 控制策略44
- 3.3 作动器模块44-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变刚度整车模型的建立及其动力学影响46-69
- 4.1 模型建立46-59
- 4.1.1 机车模型建立46-52
- 4.1.2 控制模型建立52-56
- 4.1.3 联合仿真模型建立56-59
- 4.2 变刚度装置的动力学影响59-68
- 4.2.1 对直线运动稳定性的影响59-60
- 4.2.2 对直线运行平稳性的影响60-62
- 4.2.3 对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62-68
- 4.3 本章小结68-69
- 结论与展望69-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向阳;陈喜红;陈康;张红军;;基于HX_D1C型交流传动机车的径向转向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4年03期
2 张卫华;李艳;宋冬利;;高速列车运动稳定性设计方法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王璞;;转K7型转向架的研制[J];铁道车辆;2008年10期
4 池茂儒;张卫华;曾京;戴焕云;邬平波;;铁道车辆振动响应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5 李亨利,李芾,傅茂海;货车径向转向架原理及其运用[J];铁道机车车辆;2005年04期
6 刘宏友;高速列车中的关键动力学问题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4年01期
7 李芾,傅茂海,黄运华;车辆径向转向架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8 丁问司,卜继玲,刘友梅;我国高速列车横向半主动悬挂系统控制策略及控制方式[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4期
9 赵云生;新型车辆减振器技术[J];中国铁路;2002年06期
10 傅茂海,李芾;摆式客车径向转向架结构及其动力学性能的研究[J];铁道车辆;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灼馀;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系橡胶节点频率—刚度特性及其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月明;高速客车半主动悬挂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王文林;高速列车可调式线性油压减振器的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静;HX_D1C型电力机车换装径向转向架的动力学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孟政;橡胶弹簧频变刚度特性及其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彬彬;铁道车辆曲线通过性能主动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于凤辉;摆式列车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异;铁路液压减振器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李亨利;货车径向转向架动力学特性及轮轨磨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55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95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