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产权的形成与分配策略

发布时间:2017-11-03 21:11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产权的形成与分配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优秀运动员 产权 形成 影响 分配 中国


【摘要】:高水平运动员产权的形成比较复杂,以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对运动员的产权性质通过3个不同阶段进行分析,指出商业活动、训练比赛、利益分配等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本中的选择性原理、补偿性原理、个人能力的异质性与可塑性原理,提出运动员培养与收益率模型。同时,考虑到高水平运动员背后的无形资产、天赋与能力以及项目特征的难测性,进一步提出加强运动员产权立法工作和启用集体谈判制度来平衡各方利益。动员的来源:"必须坚持优秀运动员训练和青少年业余训练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从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来发现和选拔人才。"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就形成了层层衔接的业余训练网,实际上由政府包揽了体育事业各个方面的工作。计划经济时代的举国体制主体是政府,高水平运动员参与的国内、外重大赛事的各项决策都属于政府行为,支撑我国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各项物质基础同样也来源于政府财政。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的发展正处于新中国起步阶段,运动员的思想也仅限于努力训练为国争光,对自身产权的概念没有很多认识,同时,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日常生活由国家完全负责,因此,运动员的各种活动和因比赛获得的利益等都由国家行使绝对支配权利。1.21978—1997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竞技体育,其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树立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不仅表现在对精神文化层面的促进,而且还表现为对市场的参与。职业体育赛事的兴起,影响了运动员对自身价值认识的变化,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需要更加合理的产权界定,获得市场经济下的合理权益。1986年,原国家体委公布的《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落实奥运战略,必须解决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改变过分集中省以上体委办优秀运动队的状况,把训练的路子拓宽,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厂矿、企业、高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5]。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由国家政府统筹统管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逐渐权利下放,由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中国体育不同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直接办竞技体育的模式,是符合当时国情的变革。单一的培养模式逐渐被打破,各种训练组织形式相继产生。然而,在这个阶段,高水平运动员产权问题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高水平运动员来源主体仍是来自传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2.政府对竞技体育的主导性、宏观性、决策性的管理职能并未改变;3.高校吸纳的运动员多为退役运动员;4.俱乐部等尚属尝试性改革阶段。在此阶段,少数俱乐部和高校中的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接受了厂矿企业、俱乐部、教育部门的投资,产权形式有所分散。不同利益集团需要从运动员培养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运动员开始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权利。运动员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垂直利益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裂变。但是,从管理视角分析,20世纪年代初明确规定:各系统各行业建立的联合会或体育协会,各级体委对各部门和团体的工作要加强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发挥单项运动协会和行业体协的作用,但又做了"不宜自成体系,建立上下级垂直关系"的限制,"各行业体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而主管部门基本全是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机制主要靠行政推动,市场机制和其他手段不完善,这些典型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运动员有形的资产及无形资产的获得均是在国家直接或间接培养下确立的,国家对运动员产权行使主要支配权。1.31998年至今1998年初,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被正式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最高体育管理机构由一个存在46年的国务院下属部委,变成了事业单位,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心。通过系列改革而出现的高水平竞技体育队伍的多元化发展现象,概括为国家体育总局——总局所属的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各运动单项协会和体育实体——各业余和职业体育俱乐部等相互关联的管理层次。然而,改革只是把竞技体育简单地分解到各个部门,并没有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要求,彻底打破部门所有制的限制,其管理实权仍掌握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手中[5]。换言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并没有真正面向社会,走进市场中,竞技体育的运行模式依然受制于浓厚的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管理体制。事实上,目前体育项目的发展水平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都受到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商业与体育的联系越加紧密,国内运动员的商业性活动除广告外,还包括出席商业仪式(剪彩、发布会等)、参加商业比赛、出席商业性娱乐节目、加盟影视歌娱乐界等诸多内容,体育有关部门对这些并没用做出明确规定,这样就造成了各方利益冲突。然而,我国的高水平运动人才的管理仍然完全由中央和地方的体育行政部门负责,解放军优秀运动员隶属于部队编制,纳入军队管理范畴;行业体协优秀运动员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虽然不完全受各级行政部门管制,但是也都有各自的行政部门。需要指出的是,国内高校运动员基本上没有参加各类重要国际国内赛事资格,必须由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此外,职业体育俱乐部也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体育协会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而处于游离状态,存在许多事实上的行政痕迹[5]。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运动员虽然逐步进入市场经济当中,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主要由国家投资、个人投资、家庭投资、企业和俱乐部等混合形式[9]。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市场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必然会引发多种利益格局现象的出现,国家旧的利益主体应当适度考虑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各团体变化中的各自利益的需求。因此,如何根据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运行的时代背景,在凸显和确保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承认和兼顾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地方利益显得十分突出。2社会发展过程中运动员产权的分配问题在强烈的市场经济体制冲击下,优秀运动员的价值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他们不仅表现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分类号】:G80-05
【正文快照】: 我国运动员的产权问题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水平运动员的社会影响力、商业价值逐步得到展现和发掘,引起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而日益显现的。高水平运动员产权的形成比较复杂,不能统一而论。运动员产权受到各国的基本国情、培养方式、社会的价值认可等多种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丹;概述我国体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演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梁晓龙;;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体育科研;2006年03期

3 韩开成,王健;我国职业联赛产权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之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牛淑敏;我国运动员无形资产保护研究——运动员人格标识商业利用的法律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广茂;建设体育强省与区域体育协调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广东省体育现状与发展展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韩新君;翁家银;韩新红;朱京安;陈建生;冯秀华;李玉争;赵桂生;;对构建运动员权利保障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张海龙,贾春佳,周岩;中国社会转型期体育管理方式发展大势与中国奥委会改革的辩证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刘勇,易钦仁,张丽丽;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5 韩新君;;对我国运动员权利遭受侵害的调查与法律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杨秉勇;;交通人力资本投资对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彭静;周文英;;人力资本视角下企业对农民工在职培训投资风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04期

8 高茂章;武笑玲;;河南省城市社区晨晚体育活动点大众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7期

9 吴贻刚,王健;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竞技体制与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制度衔接的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肖林鹏,李宗浩,裴立新;中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回顾与总结[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明;关于中国职业篮球法规体系构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3 周建梅;区域经济发展与体育人才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平杰;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竞技体育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年

5 刘新智;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姬雄华;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毕仲春;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组织与行为法律规范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苗治文;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张淑敏;组织内人工设计的激励契约不完备性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朋涛;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国政;内蒙古地区足球学校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健;江苏省男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杜光友;我国职业体育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刚;我国运动员竞技能力物质利益归属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6 刘宗伟;昆明市区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市场的可行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科;我国运动员形象权法律保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雷五平;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与产出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少伟;长春市城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丹丹;我国体育无形财产权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军;;论社会化的竞技体育模式——丁俊晖成功的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王龙;刘一民;;试析我国运动员商业行为[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进;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关系的现状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杨年松;论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结构与制度安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陈斌;对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10期

6 关锋;;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中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李圣旺;;大型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性质分析[J];特区经济;2006年04期

8 汤卫东,于善旭;体育竞赛表演的作品属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常娟,邱小梅;运动员肖像权的商业利用研究——兼论公开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杨茜;;肖像权、无形资产所有权与债权——论运动员无形资产开发中的权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世钰;华明;;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心电图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979年02期

2 杨家声;从1980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裁判工作谈起[J];冰雪运动;1981年03期

3 马启伟 ,R·N·Singer;和教练员运动员谈谈心理学(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4 孙玉香,赵哲人;浅析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与选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5 周工;神经类型、气质、血型与体育运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6 殷建平;;试论篮球运动员的智力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1985年03期

7 邹顺和;;匈牙利运动员的培养与学校体育[J];体育科研;1985年03期

8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体操女队总结[J];中国体育科技;1985年05期

9 孙志坚;;女子赛跑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之二)[J];山东体育科技;1985年01期

10 陈允浩;杨新海;;技巧单人项目运动员情绪变化与运动成绩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冯好江;;中外优秀女子3000米障碍跑运动员栏间跑技术时间特征的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石坤;何芝;马刚;;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郭蓓;姚颂平;平杰;杨薇;朱学雷;;上海市优秀运动员就读普通高校管理模式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王倩;;世界优秀男女100米跑运动员的竞技特征[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顾季青;田麦久;;峰前状态理论及可测量类项群中国优秀运动员峰前状态的评定与应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杨金田;季彦霞;付丽敏;李建华;;单杠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7 王荣辉;邢文华;;我国跳水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和结构模型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张宗雄;;利用贴近度研究百米跑速度分配问题[A];第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9 邹晓峰;张铁民;王立国;;我国速滑男子500m运动员出弯道技术运动学分析[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陈中岳;吴灵;戈炳珠;;双杠大回环的力学分析及训练[A];第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四)[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剑;秣马厉兵 期待收获[N];贵州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让运动员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N];中国体育报;2007年

3 李正信;美国人与奥运[N];华夏时报;2008年

4 孙庆邋林华维;用制度对运动员终生关怀[N];新华日报;2008年

5 杨振威;摒弃“金牌情结”会收获更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刘小明;6300名运动员将参赛六城会[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邹丽 王燕 实习记者 窦雨佳;甘肃湖北运动员保障工作持续推进[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记者 孟军;我省运动员李富庆将登顶珠峰传递奥运圣火[N];青海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赵雪;竞技体育科学研究难在哪[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汪大昭;备战 磨练精兵 只争朝夕[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芳;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袁永清;我国优秀运动员保障政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4 雷鸣;我国国家女子水球队年度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李庆有;网球战术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郭秀文;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科学选材与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巴义名;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选材标准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于晶;力的大小与角度对自由跤运动员动觉感受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高扬;我国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构成的诊断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霍科林;女子链球项目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亦杰;广西优秀运动员培养的科层制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峰;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叶星理;浙江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4 刘峰;对影响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因素的探讨[D];扬州大学;2007年

5 张霞;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孙二娟;我国定向越野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现状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7 徐兰英;我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攻防技战术运用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孙永亭;澳大利亚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陈利峰;河南省优秀运动员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7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137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b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