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举国体制”
本文关键词: 竞技体育 举国体制 政府管理型体制 重大项目管理体制 资源集中投入型体制 出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对于举国体制历史沿革的再认识入手,根据若干专家的论述,归纳出举国体制具有政府管理型体制,重大项目管理体制,资源集中投入型体制的基本特点。进而提出举国体制不适用于全部竞技体育,而又可能适用于急需解决的公益性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观点。最后阐述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等问题。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exposition of several exper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hole country system has a gover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major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national system is not suitable for all competitive sports. It may also be applicabl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welfare mass sports infrastructure. Finally, the national syste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enefi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are expounded.
【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分类号】:G812.0
【正文快照】: 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功使有关“举国体制”的讨论再次升温。从频频见诸媒体的领导人讲话,到第七届体育科学大会上的专场报告,再到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冷思考”,使“举国体制”受到举国关注。虽众说纷纭,但大体上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声音———支持与反对。我们无意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桦,孙淑惠,舒为平,魏万珍;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于善旭;对当前使用“举国体制”概念的置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陈秋喜;体育管理体制的本质、分类及我国的特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元伟,鲍明晓,任海,卢元镇,王鼎华,熊斗寅,骆玉峰,胡利军;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晓正;郑国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演变与重构[J];体育科学;2007年10期
2 张振华;论中国特色体育的思想基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王永盛;胡湖;;中、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苗治文;李勇勤;张大庆;;论举国体制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王伯超;吕树庭;高建磊;张学研;曾文;;举国体制视野下的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6 魏一峰;;新时期体育兵败与报告文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7 邹飞鹏;;论我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8 陈少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构建研究[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9 林伟;我国竞技体育人本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王跃;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加速体育机制转换[J];化工高等教育;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一飞;;关于我国运动员“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考[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杰;;我国竞技健美操组织管理现状的探析[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钟宇静;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宫士君;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黄毅;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集团利益分化与整合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卢文云;我国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苗治文;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唐峰;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张春萍;中国都市体育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董q,
本文编号:1452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45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