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完善途径
本文关键词: 土地整理产业化 发展模式 完善途径 出处:《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分析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的内涵和目前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基础上,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经济、市场分配、行业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及实现途径。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at pres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law, economy and market distribu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ways to achiev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分类号】:F301
【正文快照】: 0前言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基本上还是以行政推动为主,参与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有关机构,因而土地整理过程中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土地整理运作模式与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的矛盾不断突现,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因此,改革现有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李晓敏;钟毅;陈建宇;;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5期
2 杨小雄;广西土地整理问题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刘宗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整理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4 范兰军;潘元庆;吴宗贞;;浅谈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5 陈超,卢荣安,孙彦伟;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6 朱红波;湖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7 渠霓;龚健;;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8 李丹妮;王占岐;毛显后;;土地整理潜力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11期
9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6期
10 吴怀静,杨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孝成;周志跃;;MAPINFO软件在土地整理规划中的应用[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边振兴;王斌;王秋兵;;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迪;樊彦国;孟伟;;三维景观模型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应用研究[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丁兰;;对新农村建设下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5 陈双;祝玮;;湖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贾亚男;西南典型岩溶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对岩溶水质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董利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4 蒋勇军;典型岩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瑷玲;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及其项目后评价研究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葵;基于农地发展权理论的乡村旅游商业用地途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万星富;我国耕地整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周迪;基于GIS的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胡著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规范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王永U_;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理的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陈家赢;基于虚拟地理环境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农用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邢凡胜;基于遥感的土地开发整理及项目区路网布局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8 罗静;农村生态评价及农田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9 阎红;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挂钩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程小红;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鸿,刘祚臣;土地整理新思维——向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J];中国土地;1997年03期
2 ;加快“九五”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步伐[J];中国土地;1997年03期
3 蔡运龙;变废为宝集腋成裘──刍议“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概念对我国土地管理思路的拓展与深化[J];中国土地;1997年03期
4 ;落实中央精神 推进土地整理工作——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李元在土地整理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J];中国土地;1997年07期
5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刘文甲在土地整理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土地;1997年07期
6 王万茂;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J];中国土地;1997年09期
7 曲晨晓,吴克宁,李云霞;土地整理的实践问题[J];中国土地;1997年10期
8 何芳;前联邦德国土地整理介绍与分析[J];中国土地;1997年10期
9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 努力稳定耕地面积[J];中国土地;1997年Z1期
10 刘文甲;抓整理 促转变 保发展——对土地整理的初步调研与思考[J];中国土地;1997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智荣;;台湾实施之市地重划对不动产管理之功能[A];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98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穆广荣;王万茂;陆效平;;土地资源的平衡与土地管理[A];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98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良道;;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4 ;参加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人员名单[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邻孟;;关于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的思考[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龙花楼;;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整理[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王军;罗明;;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原理探讨[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刘宗群;周志跃;;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中景观生态学方法的应用——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王志;;浅谈土地整理中的环境保护问题[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10 袁丽丽;;试论土地整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阴奋立;主题:保护耕地[N];北京日报;2000年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彭群;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概述[N];中国证券报;2000年
3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彭群;土地整理与其产业化[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4 新华;小城镇建设用地要妥善规划[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5 荆中;农村土地整理和农村城镇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6 周函;银基发展土地整理项目与“土地整理”板块[N];证券时报;2000年
7 主持人 殷飞 技术支持 全景网络;土地整理产业化大有可为[N];证券时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霄峰;北京市成立土地整理储备中心[N];北京日报;2001年
9 兵团副司令员 胡兆璋;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 促进兵团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N];兵团日报(汉);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王人墨;泉州净增耕地8622亩[N];福建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叶艳妹;可持续农地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陈美球;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董利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蒋勇军;典型岩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晓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瑷玲;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及其项目后评价研究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8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9 程郁华;江苏省土地整理研究:1928-1936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峰;渝西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2 胡巍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论的初步探讨[D];河南大学;2002年
3 韩荣青;农村土地整理决策信息系统构建及在平阴县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屠帆;农村土地整理模式、技术标准及其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以嘉兴市为例[D];浙江大学;2002年
5 白雪华;城市土地整理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孙钰霞;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宫攀;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初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8 殷建军;工程移民中的土地整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刘洋;重庆市三峡库区耕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10 韩明正;采煤塌陷矿区土地整理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69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46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