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龙门浩集团职业高级中学
本文选题:合作项目 切入点:澳大利亚 出处:《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项目管理 组织落实,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学校行政将中澳职教合作项目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
[Abstract]: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ensuring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Sino-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Project is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work of the school
【分类号】:G7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琼嘉;;从文化视角看高职与澳大利亚TAFE合作办学项目的优质教学[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2 方钢山;;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简介[J];现代教育;2011年Z2期
3 袁龙;;徐州——澳大利亚TAFE教育:洋为中用 因地制宜[J];江苏教育;2011年18期
4 谭绍华;张铁鹰;陈艳丽;林爱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最新近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8期
5 贺瑜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卢艳;;澳大利亚远程职业教育概况及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11年02期
7 郭晓垒;;澳大利亚高职教师准入制度及其启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7期
8 谭亚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概况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黄日强;;澳大利亚TAFE学院职业教育课程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栾学钢;;澳大利亚TAFE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西澳大利亚州珀斯中央技术学院为例[J];技术与教育;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日强;邓志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2 吕红;;澳大利亚TAFE体制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3 安东尼·巴瑞特;;澳大利亚职教师资的发展[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傅世放;石美珊;徐流;;实施新理念新模式 构建职业教育新型师资队伍——中澳(重庆)职教项目建设职业教育新型师资队伍的举措与成效[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明惠;卢晓春;胡昌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组织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赵志群;;中德唐山农村职业教育合作课程计划的设计思路[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宫玉梅;;职业教育如何应对改革大潮[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8 杨曙光;;论职业教育中的优势教育导向[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董勇艳;林南强;;云南民办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一种新的分析框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师范大学 段晓明;澳大利亚:“面向未来的技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吴晓梅;中澳班毕业生成抢手[N];中国旅游报;2003年
3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 傅关汉;教育领域最成功的一个合作项目[N];重庆日报;2007年
4 王纪安;澳大利亚汽车人才教育注重灵活性实用性[N];中国汽车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舒晴;职业教育国际化缘何步履蹒跚[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李青;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以培训为主体[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记者 梁懿娴;澳大利亚开拓中国金融教育培训市场[N];国际商报;2002年
8 黄亚惠;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启示[N];闽北日报;2007年
9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喻本云;澳大利亚职教学院严格质量与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姬琳 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行业主导 制度保障[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彭志武;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宏华;澳大利亚职教培训框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D];河北大学;2004年
2 郭姗姗;澳大利亚职业学校先前学习认定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田增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VET)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祝伟;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冯萍;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学院师资培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建峰;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美霞;澳大利亚STW改革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佳;澳大利亚中学职业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志杰;澳大利亚中等职业教育的变迁(1949-1975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丽英;澳大利亚TAFE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50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65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