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本文选题:喀斯特地区 切入点:石漠化治理 出处:《中国水土保持》2009年05期
【摘要】:麻江县现有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298.51 km2,2005年以来全县实施生态移民297户计1 169人,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及封山育林1 940 hm2,落实管护面积5 360 hm2,完成种草2 630 hm2、坡改梯316 hm2。当前石漠化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石漠化危害及其防治工作认识不足、法制观念和主动筹资意识淡薄,石漠化防治投入严重不足,治理技术落后、防治效益低下,产业化程度较低,管护措施不到位等。提出了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培育支柱产业、强化项目管理及管护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执法工作等建议。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harm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ak sense of legal system and active financing, serious shortage of investme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backwar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low control efficiency.Industrialization level is low,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not in place.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and training, increasing investment, scientific planning, cultivating pillar industry, strengthen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 etc.
【作者单位】: 麻江县水利局;
【分类号】:X1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宗荣;;论云锡喀斯特地区尾矿开发的方案[J];云南冶金;1981年05期
2 屠玉麟;杨汉奎;章典;;贵州喀斯特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贵州环保科技;1983年Z1期
3 解明曙;;贵州喀斯特环境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特点[J];贵州环保科技;1983年Z1期
4 易兴元;;喀斯特地区地下工程环境问题探讨[J];贵州环保科技;1983年Z1期
5 黄威廉;屠玉麟;;贵州喀斯特植被及其环境保护[J];贵州环保科技;1983年Z1期
6 毕坤;;贵州中部高原喀斯特地区红黄土的地质特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贵州环保科技;1983年Z1期
7 ;贵州省喀斯特环境问题学术讨论会纪要[J];贵州环保科技;1983年Z1期
8 缪钟灵;缪执中;;指数衰减方程在地下水研究中的运用[J];勘察科学技术;1984年05期
9 王梦玉;朱福弟;;匈牙利矿山防治水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1985年07期
10 向开金;;我省火电建设工程中的有关环境保护问题[J];贵州环保科技;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汉刚;刘建达;宋文荣;宋建军;张四维;;喀斯特地区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吴仪芳;宋文荣;许汉刚;刘建达;宋建军;;浅层物探在监测城市地质灾害中的应用[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程志平;单娜琳;;岩溶塌陷的地球物理调查方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吴世明;王钊;;自然灾害和环境岩土工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金效华;吉占和;覃海宁;;红水河上游喀斯特地区(限于贵州省西南地区)兰科植物研究[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刘茜;;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流域治理浅议[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王克林;;生态脆弱区域农业产业化策略[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胡征宇;罗玮;;溪菜的生物学研究概况[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杨道华;;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谢志明;;广西喀斯特地区石山石漠化的思考及治理对策[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民盟贵州省委员会;我省石漠化的现状及对策[N];贵州政协报;2000年
2 杨来;乐业抓好天坑群旅游开发前期工作[N];广西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李银雁 通讯员 蒋为民;石漠化:广西生态头号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李育材;关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石漠化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肖克 田浩 通讯员 杜克宁;关岭县林业生态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N];农民日报;2001年
6 记者 黄松龄;广西生态建设有成效[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8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9 王信建;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战略[N];中国气象报;2003年
10 胡成勇;加快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N];工人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思亮;喀斯特城市地下水C、N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韦小丽;喀斯特地区3个榆科树种整体抗旱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郎峗超;喀斯特地下水文系统物质循环的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彭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5 朱书法;贵州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容丽;喀斯特石漠化区植物水分适应机制的稳定同位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谭秋;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罗扬;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彩;玛雅—贵州的喀斯特环境与其文明的进程[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2 谷花云;基于RS与GIS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广斌;基于网格数据的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4 白利妮;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亦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宏群;基于组件式GIS的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维国;土工膜用于喀斯特库区防渗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张体忠;乌江渡扩机工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9 喻元秀;草海高原湿地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代懿;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试验示范与监测评价[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11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71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