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类专业产学研模式探索与政策建议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Guangd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ur models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are summed 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dat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 staff of enterprises from 2009 to 2011. It is pointed out that professional teachers are more suitable for technical R & D and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functions in enterprises. Describes two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ments of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 and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reduce the cost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personnel incentives,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graduate train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ms across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and so on. 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through the active conne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rough the talent recruitment website.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
【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B070400017)
【分类号】:TP3-4;G6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卫国;李江;;基于演化博弈的产学研合作稳定性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2 卢仁山;;基于企业视角的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3 高宏伟;;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4 陈庭强;王冀宁;夏瑞卿;;不对称信息下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科技转化与创新的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7期
5 谢科范;刘海林;;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R&D)实体的博弈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10期
6 董静;苟燕楠;吴晓薇;;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障碍——基于企业视角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7期
7 张晓萍;余怡春;;产学研合作:高校青年教师在岗培养的有效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杨健安;;我国高校专利状况研究与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5期
9 张平;黄贤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研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强;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和案例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艳云;汤勇;刘昱;;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产学研风险合同设计[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5期
2 王丽萍;马庆喜;许鸿雁;梁大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合作博弈模式选择[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陶李昶;刘玲;;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官产学研”合作创新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夏杰;;论农机产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2年13期
5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10期
6 徐胜球;;高校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时代教育;2012年19期
7 王燕;雷环;;工程教育的责任延续:高校技术转移与专利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8 毛莉;陈少梅;陈惠兰;;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研究东华大学的技术创新与发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张瑜;菅利荣;刘勇;;基于直觉模糊数的产学研合作冲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3期
10 杨健萍;姜虹;;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一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建辉;;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建明;转型期地方政府扶持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程庆辉;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段晶晶;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秦玮;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学研联盟中企业动机与绩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周旭;基于区域特色的重庆市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施定国;基于过程分析的政府R&D支出绩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介明;供应链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姚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之明;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佳;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素春;农产品加工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4 何菲;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培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6 赵鸿宇;高校知识产权收入探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常甲辉;基于专利数据的我国长三角985高校产学合作模式及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陈方圆;产学研战略联盟风险抵御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阙妙丽;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顾兴燕;基于能力异质性的产学研合作伙伴选择[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嵇忆虹,倪锋,王宏;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方式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董智挺;用博弈论的方法简析科研及科技开发的合作共赢[J];福建稻麦科技;2004年04期
4 周月朗;;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缺失与重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罗炜,唐元虎;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2年01期
6 黄胜杰,张毅;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及其网络特性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7 李亚东;李从东;张炎亮;;动态联盟收益分配问题的博弈研究[J];工业工程;2006年03期
8 郭鹏;杨娅芳;曹朝喜;;基于合作博弈论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决策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7年01期
9 罗利,鲁若愚;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10 马家喜;仲伟俊;梅姝娥;;企业技术联盟与一类“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涛;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刘奕岑;国内外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及其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3 吕向一;理工科大学科技产业化模式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小峰;;在信息技术类课程群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6期
2 郭玉珍;;结合新一届研究生会工作,浅谈研究生工作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8期
3 周濵鹏;;浅议“项目制”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何];邓晓梅;;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与评价探索[J];项目管理技术;2010年10期
5 富强;;高校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的创新与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6 ;项目管理及PMP认证[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2006年教育行业信息技术年会在北京大学顺利举行[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1期
8 韩怡;;浅谈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7年33期
9 张传玲;;论项目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1期
10 刘静;王晓丹;;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晓辉;;从教育技术的发展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斯琴图亚;;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唐卫清;;从企业的角度看教育[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5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张俊玲;邵文萍;;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学校硬件建设项目的管理[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俊玲;邵文萍;;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学校硬件建设项目的管理[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少怀;刘羽;黄培明;彭向东;刘述忠;楼晓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汪晶晶;;项目管理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焦玉国;宋志民;耿桂红;;基于希科系统(CxServer)的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实践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岩;《项目管理学》入选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N];科技日报;2005年
2 记者 哲一邋禾木;西电:做产学研用结合“纽带”[N];中国电子报;2007年
3 时晓玲;中国项目管理站在新起点[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采访者 本报记者 冯华;项目管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周前进 王潇潇;华科大“点”团队引起关注[N];湖北日报;2010年
6 记者 铁铮;北林大又添两个国家级教学团队[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7 杨晨光;灵魂人物助团队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卢欣;本科新生团队训练营开营[N];新清华;2009年
9 本报记者仇方迎;首批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了[N];科技日报;2003年
10 王辛 记 者 徐敏;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N];解放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莹;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陈莉;中国大学生组织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彭绪梅;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炎清;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颜兴中;中国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袁智强;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文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双语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孔鲲鹏;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琳;我国高校引智项目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张倩;知识管理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周敏;高校实行“电子校务”的意义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武善忠;信息技术与幼师历史教学的整合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耿丽茹;“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组织文化重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8 闫春梅;现代教育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视角下的“教务管理系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常咏梅;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范晓姝;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34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13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