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层次灰色方法在科研项目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3 09:20
【摘要】:科研立项过程中,对备选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项目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现有文献对科研项目评价主要还是采用定性的方法。针对项目评价中信息不确切、不完全的问题,提出采用层次灰色方法建立科研项目优选决策模型,描述了此模型的具体计算过程,并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模型很好地结合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优点,同一般常用的模糊综合评价、加权平均等方法相比,使用简便,结果直观、准确可靠,可以为客观科学地评价和优选科研项目提供重要依据。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establishmen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projects is a key link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mainly adopts qualit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accurate and incomplete information in project evaluation, a hierarchical grey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decision model for optimal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of this model is described, and its applicatio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weighted average methods, the model is easy to use, and the results are intuitionistic, accurate and reliable. It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optimal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种子基金项目资助课题(M016623)
【分类号】:G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饶扬德;投资项目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灰色评价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2期

2 林建衡;层次分析法在高校科研项目评估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年02期

3 胡笙煌;层次灰色评价软科学研究成果[J];科学管理研究;1995年01期

4 潘杰义 ,刘西林;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1期

5 王青云,饶扬德;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6 陈继红;试论科研项目评估体系与方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3期

7 王英凯;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原理的科研项目评价模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S2期

8 杨世荣;模糊综合评判在科研项目评审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5期

9 杨雪梅,林端宜;科研项目评估研究现状综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义国;;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2 陈久月,余承安,陈海鹰,王红涛;小麦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5期

3 朱卫生,程守忠;宿9604小麦新品种生态适应性综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4 孙红忠,高振魁;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动态变化的灰色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5 孙宪印,吴科,钱兆国,丛新军,沙英,邢丽云;灰色关联度在多穗型小麦高产育种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6 刘凤洲,郭凌云,王秋玲,刘艳,张桂花,谷传彦,马效红,庄洪锋;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种[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7 赵淑贞,卢金宝,程海卫,莫军;海岛棉目标性状和品种间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8 陶帅;李根;;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9 崔春红;王阳;;棉花产量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10 叶彩霞;吴松强;秦政强;;农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孝红;吴姝芹;申涛;范勇;;灰色预测控制及在篦冷机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崔凯;曹卫华;吴敏;王春生;;面向综合生产目标的铅锌烧结过程智能建模与优化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赖于民;李瑞光;杨映明;;产业技术路线图评价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俊;童琦;何杨;李征;;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综合评估指标筛选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5 曹菁;甘仞初;;AHP法在电子政务需求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魏法杰;陈曦;;IT企业项目组合管理基本流程框架与方法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叶晓梅;;科技研发项目优选评价系统的建立[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8 乔辉;;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城市环境噪声主要影响因素[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蔡雷;;基础性课题评审立项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绪全;黄战;李成忠;唐振达;梁素萍;吴水亭;覃创建;袁洁;陈佐雄;韦海;唐雯青;韦春;许忠宝;;中小金融机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的应用[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宽;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曾和平;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罗晓清;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肖人毅;面向过程的科研项目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叶征;中国软科学的发展(1978-2010)[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沈利娜;广西果化石漠化监测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9 陈海涛;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张伟;河北省矿山废弃地治理模式与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春晖;先进制造系统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吴春华;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模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立诚;企业并购中应用灰色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目标企业选择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潘冬梅;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建设人才需求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白雪;世界油船订单量的波动及其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钟宝;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马一博;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秦真珍;露天矿边坡变形灰色系统预报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夏青青;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成因及预测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媛媛;基于DGA的变压器故障诊断[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欣然,左红,袁凯瑜;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及校内专家预评议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1998年01期

2 任西O,

本文编号:2219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219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0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