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何树勇赛前状态研究 ——以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举重比赛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06 18:51
本文以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何树勇备战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三届全运会赛前状态为研究对象,通对其赛前训练安排进行个案分析,以解读、分析和归纳备战三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状态,为反映其训练理论和实践提供依据,同时为山东省男子举重队备战后续比赛提供有效经验及真实有效的身体状况信息。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何树勇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举重比赛赛前训练状态,即训练阶段的训练周期、训练内容、恢复手段、训练负荷及生理生化指标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优秀举重运动员在备战期间合理把握训练节奏,控制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实践经验和一定范围内的参考。通过研究,总结何树勇赛前训练状态经验,得出以下结论:1.何树勇三次赛前训练为4周,且三次的赛前状态训练内容和结构划分基本相同,三次全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在专项技术上都是以抓举、挺举完整比赛项目为主,表现出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特点,辅助训练则以提高全身爆发力和下肢力量的宽拉和深蹲类训练内容为主,且深蹲类训练比例在三次赛前训练中都占较高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及身体机能的发展,十三...
【文章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何树勇备战三届全国运动会赛前专项竞技能力变化情况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国家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何树勇比赛的研究——以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举重比赛为例33图5-7何树勇三届全运会比赛时的VO2max变化情况由于长期大强度举重专业训练,破坏了运动员体内的需氧和吸氧率的平衡,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体内稳定状态的长期失衡是影响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举重专业训练中合理安排有氧训练内容,对提高举重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有着积极影响,也是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的基矗而不仅仅在训练量和训练负荷上增加要求。5.3.3何树勇血红蛋白指标调查分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氧转换环节的核心物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对酸性物质起缓冲作用,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一机能主要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由于血红蛋白指标相对稳定,还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机能状况,在运动训练中常使用血红蛋白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尤其是对于短时间高强度力量型的运动项目,举重项目就是一个很好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和水平的典型例子。当运动员处于过度训练状态时,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当训练状态好转时,血红蛋白含量有所上升,运动员参加训练或者比赛,成绩一般较好。血红蛋白是重要的训练负荷监控指标,有氧耐力和混氧项目都可造成血红蛋白的下降,且下降幅度与训练负荷量成正相关。以耐力训练为主的训练后,运动员血红蛋白呈现上升趋势;在十二届十一届最大摄氧量L/min十三届年龄(岁)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国家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何树勇比赛的研究——以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举重比赛为例34以一定强度的速度训练后,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出现下降状况[90]。这是因为在一个训练周期开始阶段,运动员接受大负荷训练,训练开始阶段运动员还未适应新的训练负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运动员血红蛋白仍然持续下降,说明运动员不能承受该训练负荷;反之,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开始回升,或轻度下降后稳定在一定水平,则说明运动员能适应这一训练负荷,身体机能达到一个新的高水平。血红蛋白过低造成运动员能力受限,过高则会增加血液粘稠度[35]。多数举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大约在(132-167g∕L),而优秀运动员血红蛋白值一般高于普通人和一般运动员的数值,其值在中值(149g∕L)以上,主要和运动员年龄、训练机能、训练水平等因素有关。何树勇十一届到十三届血红蛋白值如下表。表5-8何树勇参加三届全国运动会赛前血红蛋白变化情况(g/L)全运会届次111213血红蛋白(g/L)169163158年龄(岁)263034图5-8何树勇三届全运会比赛时的HB变化情况举重项目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有氧代谢能力直接影响优秀运动员的无氧代谢水平,无氧代谢能力依赖有氧代谢水平的提高而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是巩固和发展无氧代谢系统和高能磷酸化系统的前提条件[91]。赛前阶段运动员个体血红蛋白的相对高低,可预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否完全恢复,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血红蛋白g/L年龄(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优秀运动员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实验室参考范围的建立[J]. 杨星雅,冯葆欣,李鹏飞,张卫英,宗丕芳. 中国体育科技. 2018(05)
[2]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精准训练特征分析[J]. 于杰,王兴泽.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7(03)
[3]心率变异性应用于运动训练监控研究进展[J]. 宋涛,袁春平,沈友青,徐国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04)
[4]国家女子举重队赛前训练特征及负荷分析[J]. 李杰,王佑华. 体育文化导刊. 2012(11)
[5]举重运动负荷的生化分析、评定及监控[J]. 张前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04)
[6]女子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阶段部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J]. 于亮,尚久华,姚大为,张良祥. 运动. 2010(10)
[7]廖辉备战第29届奥运会赛前训练强度特征分析[J]. 于杰,柏开祥,吴廉卿,邓明举. 湖北体育科技. 2009(05)
[8]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研究[J]. 鹿道叶,谷忠德,胡贤豪.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07)
[9]运动员机能监测常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J]. 张毅,肖梅. 辽宁体育科技. 2009(03)
[10]中国男子蹦床队运动员备战奥运会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监测与评定[J]. 高希彬,王秋灵,方伯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4)
博士论文
[1]高水平举重运动员抓举、挺举及其专项练习动作的肌电特征研究[D]. 蒋清.北京体育大学 2018
[2]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D]. 杨素冠.北京体育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山东省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备战十二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的研究[D]. 蔡启飞.山东体育学院 2014
[2]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备战2008年奥运会赛前训练研究[D]. 陈燮霞.北京体育大学 2012
[3]优秀短跑运动员陆斌第11届全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分析[D]. 李金生.苏州大学 2012
[4]张湘祥1999年夏训阶段训练安排的研究[D]. 谢勇.北京体育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0927
【文章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何树勇备战三届全国运动会赛前专项竞技能力变化情况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国家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何树勇比赛的研究——以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举重比赛为例33图5-7何树勇三届全运会比赛时的VO2max变化情况由于长期大强度举重专业训练,破坏了运动员体内的需氧和吸氧率的平衡,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体内稳定状态的长期失衡是影响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举重专业训练中合理安排有氧训练内容,对提高举重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有着积极影响,也是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的基矗而不仅仅在训练量和训练负荷上增加要求。5.3.3何树勇血红蛋白指标调查分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氧转换环节的核心物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对酸性物质起缓冲作用,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一机能主要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由于血红蛋白指标相对稳定,还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机能状况,在运动训练中常使用血红蛋白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尤其是对于短时间高强度力量型的运动项目,举重项目就是一个很好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和水平的典型例子。当运动员处于过度训练状态时,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当训练状态好转时,血红蛋白含量有所上升,运动员参加训练或者比赛,成绩一般较好。血红蛋白是重要的训练负荷监控指标,有氧耐力和混氧项目都可造成血红蛋白的下降,且下降幅度与训练负荷量成正相关。以耐力训练为主的训练后,运动员血红蛋白呈现上升趋势;在十二届十一届最大摄氧量L/min十三届年龄(岁)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国家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何树勇比赛的研究——以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举重比赛为例34以一定强度的速度训练后,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出现下降状况[90]。这是因为在一个训练周期开始阶段,运动员接受大负荷训练,训练开始阶段运动员还未适应新的训练负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运动员血红蛋白仍然持续下降,说明运动员不能承受该训练负荷;反之,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开始回升,或轻度下降后稳定在一定水平,则说明运动员能适应这一训练负荷,身体机能达到一个新的高水平。血红蛋白过低造成运动员能力受限,过高则会增加血液粘稠度[35]。多数举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大约在(132-167g∕L),而优秀运动员血红蛋白值一般高于普通人和一般运动员的数值,其值在中值(149g∕L)以上,主要和运动员年龄、训练机能、训练水平等因素有关。何树勇十一届到十三届血红蛋白值如下表。表5-8何树勇参加三届全国运动会赛前血红蛋白变化情况(g/L)全运会届次111213血红蛋白(g/L)169163158年龄(岁)263034图5-8何树勇三届全运会比赛时的HB变化情况举重项目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有氧代谢能力直接影响优秀运动员的无氧代谢水平,无氧代谢能力依赖有氧代谢水平的提高而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是巩固和发展无氧代谢系统和高能磷酸化系统的前提条件[91]。赛前阶段运动员个体血红蛋白的相对高低,可预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否完全恢复,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血红蛋白g/L年龄(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优秀运动员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实验室参考范围的建立[J]. 杨星雅,冯葆欣,李鹏飞,张卫英,宗丕芳. 中国体育科技. 2018(05)
[2]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精准训练特征分析[J]. 于杰,王兴泽.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7(03)
[3]心率变异性应用于运动训练监控研究进展[J]. 宋涛,袁春平,沈友青,徐国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04)
[4]国家女子举重队赛前训练特征及负荷分析[J]. 李杰,王佑华. 体育文化导刊. 2012(11)
[5]举重运动负荷的生化分析、评定及监控[J]. 张前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04)
[6]女子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阶段部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J]. 于亮,尚久华,姚大为,张良祥. 运动. 2010(10)
[7]廖辉备战第29届奥运会赛前训练强度特征分析[J]. 于杰,柏开祥,吴廉卿,邓明举. 湖北体育科技. 2009(05)
[8]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研究[J]. 鹿道叶,谷忠德,胡贤豪.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07)
[9]运动员机能监测常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J]. 张毅,肖梅. 辽宁体育科技. 2009(03)
[10]中国男子蹦床队运动员备战奥运会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监测与评定[J]. 高希彬,王秋灵,方伯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4)
博士论文
[1]高水平举重运动员抓举、挺举及其专项练习动作的肌电特征研究[D]. 蒋清.北京体育大学 2018
[2]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D]. 杨素冠.北京体育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山东省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备战十二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的研究[D]. 蔡启飞.山东体育学院 2014
[2]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备战2008年奥运会赛前训练研究[D]. 陈燮霞.北京体育大学 2012
[3]优秀短跑运动员陆斌第11届全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分析[D]. 李金生.苏州大学 2012
[4]张湘祥1999年夏训阶段训练安排的研究[D]. 谢勇.北京体育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0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02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