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式的修正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08:18
水域纳污能力的定量核算是制定与实施水污染控制规划的重要前提,也是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根本依据。引调水工程在缓解城市用水水量短缺问题的同时,对受水区河流原有水文情势和排污负荷条件有显著影响。因此,对受水区开展纳污能力的核算,分析影响纳污能力计算结果的参数对污染物限制排放及总量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在对不同模型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受水区的水环境状况与污染物控制目标,确定了一种适用于受水区纳污能力核算的计算模式,并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讨论了模型参数变化对纳污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最终应用于受水区河段不同时期内纳污能力及污染物削减量的核定。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选取典型河段对不同模型纳污能力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模型选取了规程模型、段首控制模型和段末控制模型,在规程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对剩余纳污能力的利用和废水排放量对受水区河段纳污能力计算结果带来的偏差提出了修正模型。该模型能够灵活地确定不同河段的剩余纳污量,有利于受水区河段纳污能力的核定和污染物的总量控制。(2)分析了排污口概化方式、水文条件及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这几个参数变化对纳污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排口概化...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纳污能力概述
1.2.2 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工程概况
2.2 受水区自然环境概况
2.2.1 受水区范围
2.2.2 地形地貌
2.2.3 河流水系
2.2.4 气候气象
2.2.5 受水区供水资源配置
2.3 水功能区划及控制河段划分
2.3.1 水功能区划分
2.3.2 河段控制单元划分
2.3.3 水功能区水质现状
3 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比较与修正
3.1 一般模型
3.1.1 规程模型
3.1.2 段首控制模型
3.1.3 段末控制模型
3.2 修正模型
3.3 模型计算结果比较与分析
3.4 小结
4 纳污能力计算参数分析
4.1 纳污能力计算因子的确定
4.1.1 设计水文条件
4.1.2 综合降解系数
4.1.3 C0及Cs值
4.1.4 排口概化方式
4.2 不同情景下纳污能力计算结果比较
4.2.1 设计流量条件
4.2.2 降解系数
4.2.3 排污口概化
4.3 参数敏感性分析
4.4 小结
5 受水区河段纳污能力计算
5.1 受水区污染物排放量比较
5.2 受水区纳污能力计算
5.3 污染负荷削减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042497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纳污能力概述
1.2.2 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工程概况
2.2 受水区自然环境概况
2.2.1 受水区范围
2.2.2 地形地貌
2.2.3 河流水系
2.2.4 气候气象
2.2.5 受水区供水资源配置
2.3 水功能区划及控制河段划分
2.3.1 水功能区划分
2.3.2 河段控制单元划分
2.3.3 水功能区水质现状
3 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比较与修正
3.1 一般模型
3.1.1 规程模型
3.1.2 段首控制模型
3.1.3 段末控制模型
3.2 修正模型
3.3 模型计算结果比较与分析
3.4 小结
4 纳污能力计算参数分析
4.1 纳污能力计算因子的确定
4.1.1 设计水文条件
4.1.2 综合降解系数
4.1.3 C0及Cs值
4.1.4 排口概化方式
4.2 不同情景下纳污能力计算结果比较
4.2.1 设计流量条件
4.2.2 降解系数
4.2.3 排污口概化
4.3 参数敏感性分析
4.4 小结
5 受水区河段纳污能力计算
5.1 受水区污染物排放量比较
5.2 受水区纳污能力计算
5.3 污染负荷削减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042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042497.html